欢迎来到山村网

三池一体化养殖海蜇技术

2019-01-04 13:40:05浏览:797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海蜇的摄食量很大,即使接种一些生物饵料也是供不应求,从而造成成活率低、个体小,直接影响到产量和效益。本文主要从人工培养生
海蜇的摄食量很大,即使接种一些生物饵料也是供不应求,从而造成成活率低、个体小,直接影响到产量和效益。本文主要从人工培养生物饵料角度,采取三池一体化即两池养虾一池养海蜇的办法,利用养虾池培养大量浮游生物,通过排水进入海蜇养殖池,达到生态平衡,供求平衡,使海蜇处于饵料较充足的环境之中。
1、池塘的选择与建造
养殖海蜇应选择在进排水比较方便的池塘。附近水域没有工业污染,要有淡水资源作为调节盐度之用。池子的面积不要太大,一般0.67~1.33平方公顷,池长宽比例为4:1,水深要达到2m,pH值稳定在7.5~8.5。为了海蜇饵料的供需平衡,采取三池一体,也就是一池养殖海蜇,另两池养对虾。池与池之间在进水口的另一端留有闸门。闸门前设40~60目围网,两养虾池进水从中间海蜇池排水。
2、池塘的整理与进水
2.1如养殖多年的池塘要进行清淤处理,彻底清除池底的有机物腐败质及尖刺物,并打开闸门进水反复冲洗。
2.2选择晴天使用生石灰等药物,清除敌害生物及病原菌。
2.3进水时应在进水口设置40~60目的筛绢网,防止敌害生物进入。进水时间应选择在2~3月份,因为这个时间进水敌害生物少,有利于池塘的饵料生物培养。开始进水不要太深,以30~40cm为宜。
2.4选择在晴天的中午施肥繁殖饵料生物,施肥以发酵的鸡粪和无机肥搭配使用,施肥时要将鸡粪加水稀释全池均匀泼洒,成块的鸡粪沉入水底容易腐败,施肥的数量根据水色决定。
2.5对进水水质进行监测记录,监测的内容为 pH值、水温、盐度、浮游生物定量。进水时从养虾池的中间闸门流入海蜇养殖池。生产流程为:纳水→施肥→繁殖浮游植物→接种浮游动物→海蜇。
2.6接种 当池塘浮游植物量达到一定的密度:透明度在30cm左右,水温稳定在18~20℃左右时,开始接种轮虫、卤虫,接种时最好接种刚浮出的幼体,接种的密度为2000~1000个/立方米,也可用休眠卵在池中直接孵化,接种前应先测定休眠卵的孵化率及每克卵的个数,以便确定合理的接种量。
3、放苗
3.1使用2cm以上的优质蜇苗。受伤的蜇苗不能使用。
3.2放苗时间应在6~7月份,选择无风的天气,在早晨或傍晚放入池中。放苗水温20℃左右。
3.3放苗密度要根据各池塘的具体情况,确定合理的放苗量,池塘换水条件好的可多放一些,每平方公顷水面放养4500~7500只为宜,密度大了海蜇生长缓慢,且养殖后期容易缺氧。
3.4苗种运输时应使用内壁光滑的器具,长途运输应采用塑料袋充氧、遮光、加冰的方法,防止温度上升。
3.5投苗时应注意育苗池与养成池的水温、盐度等理化因子指标,将两者的差距调整得越小越好。在池子的上风处用小船将蜇苗运到池中间,均匀散布于池中,操作时一定要小心,严禁伤苗。
4、养成期间管理
海蜇养成期间的管理工作,主要是搞好水质的调控和做好水质监测工作。其主要内容为:
4.1放苗后稳定一个星期,等到发现幼蜇逐渐适应环境后再慢慢加水,加水应在10%以内,避免因大量纳水引起理化因子变化幅度过大。
4.2注意水色的变化,适时适量施肥继续对浮游植物进行培养,正常情况下水色呈茶褐色、褐绿色,如发现水色变淡,说明水中的单胞藻数量减少,这时要投喂一些豆浆、大豆粉之类饵料,按2g/立方米每日2次,防止单胞藻被浮游生物全部吃光。有条件的可以重新接种、施肥培养。
4.3换水前要对池内池外的水质进行监测,主要是对水温、盐度、生物量的测量,如果各种指标差别大就不能换水,盐度差变化幅度不能大于5‰。
4.4在养成后期海蜇的摄食量开始增加,池中的生物量不足,此时开始发挥三池一体化的优势。采取海蜇池大排水,然后从邻近池闸门进水。闸门前要加围网,网目为40~60目。小的无节幼体和桡足类等进入海蜇养成池,卤虫成体继续在原池培养。
4.5始终注意淡水的补充,利用提水设备不断地添加淡水,加水时要注意不要造成局部盐度过低,先将淡水抽在围网内,再慢慢向四周扩散。
4.6前期水深保持在1m左右,随着海蜇个体增大,水位逐渐提高至1.5~2m,水温稳定在20~28℃。
4.7经常观察海蜇的摄食情况。摄食的饵料为浮游生活的活体饵料,海蜇摄食后,中胶层的透明体可看到中央部分有摄食饵料的颜色,如果呈透明状态说明池内饵料不足。
5、收获
海蜇的生长速度很快,经过60~80d的培养,个体可达5~10kg以上。水温下降到18℃以下时生长速度减慢,15℃时基本停食。此时要分批采捕,捕大留小,陆续上市,其收获方法可采取抄网、定置网。最后可采取排水收获的方法。
6、建议
海蜇的养殖关键在于获取大量的浮游生物,因此,搞好水质的调控和人工培养生物饵料显得尤为重要。所谓的养成期管理,说到底就是通过对浮游生物量的监测,适时地加大生物量的培养,要想养好一池海蜇,关键是养好一池水。
(责任编辑:小城)
下一篇:

常见鱼病的中草药防治

上一篇:

淡水珍珠的培育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