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鱼属石首鱼科、黄鱼属。体延长,侧扁,背缘和腹缘广弧形。一般体长30—40厘米。尾柄细长,背面和上侧面黄褐色,下侧面和腹部金黄色,背鳍及尾鳍灰黄色,胸鳍和腹鳍黄色,唇桔红色。体侧下部各鳞常具一金黄色腺体。
大黄鱼为暖湿性集群洄游鱼类,通常栖息于水深60米以内中下层的泥砂底质海区,厌强光,喜浊流。黎明、黄昏或大潮时多上浮,白昼或小潮时多下沉。食性广,食饵种类多达百种。大黄鱼有较强的发声能力,在生殖期间能发出“咯咯”的声音。产卵场多在河口附近或岛屿、内湾的近岸浅水区,水深一般不超过20米,底质为软泥、泥沙。能多次产卵,怀卵量6.1一38.8万粒。
大黄鱼主要分布于南海、东海和黄海南部,为福建省主要经济鱼类之一。全国唯一的内湾性大黄鱼产卵场——官井洋亦在我省宁德地区。80年代福建省科技人员取得大黄鱼全人工繁殖和育苗技术研究成果,90年代初多点育苗试养成功,现已进入商品性生产。
大黄白肉质细腻、味道鲜美,富含蛋白质,为高档名贵海产鱼类,鱼鳔可干制成名贵的“鱼肚”和“黄鱼胶”,具药用价值,有润肺健脾、补气活血之功能。现国内外市场对大黄鱼需求量大,有广阔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