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养殖在我国已有许多年历史,虽然各地群众中积累了丰富的养殖经验,但纵观整个养蟹历程,却有过“潮起潮落”的现象,每次“养蟹热”过后,养殖户总是喜忧参半。近年来,由于市场疲软,蟹价低廉,养蟹效益又有所下降,极大地挫伤了一些养殖户的积极性。为使河蟹养殖业健康发展,必须正确引导养殖户,扬长避短,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当前,必须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一、严把蟹种质量关,实现蟹种供应本地化
蟹种质量的好坏,是养蟹成败的关键。养殖户在选种、运输、放养等诸环节中,应确保蟹种质量,不让劣质蟹种、病蟹及来路不明的蟹种投入池中。鉴于许多养殖户对市场上的蟹种缺乏鉴别能力,蟹种供应可提倡自育自给,使养殖户能够做到自己培育的蟹种自己养殖。
或者是当地培育的蟹种供应本地养殖,避免蟹种混杂的状况发生。为此,一方面,应给育种户(或单位)以资金补贴或技术扶持;另一方面,要加强宣传,用生动的成功事例来引导养殖户自育蟹种,实现供种本地化。
二、营造养蟹环境,实行生态养殖
近年来,随着养蟹业的高度发展,蟹池空间变小,病害增多,资源锐减,商品蟹出现了规格偏小、品质差等不良现象,养蟹环境遭受严重破坏。对此,我们应增强环保意识,教育养殖户做到以下几点:一要对养殖水域中的水草、螺蚌等天然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做到取之有度,用之合理,以营造河蟹养殖的生态环境。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力采取人工增殖和保护措施,不让天然资源减少得太多。如在河蟹摄食高峰期,到外河外沟中捞取大量的水草、螺蚌进入养蟹池,以弥补池中资源的不足。二要创造条件,大力推广稻蟹共生、蟹池种草、鱼虾蟹混养等生态养殖技术,创造优美的生态环境。三要在长期养蟹的地方,采取种养结合,蟹鱼轮养等方式,使水中资源不被过度利用,养殖环境不再恶化,确保资源有休养生息的机会。
三、调整养蟹结构,发展多样化养殖
养蟹水面应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水体资源和空间,调整养蟹结构,推广精养技术,发展多样化养殖。对沟、河等大水面,应针对其水草丰富,天然饵料充足的特点,投放早期仔蟹进行当年养成,以提高群体产量;对池塘、稻田等小水体应放养大规格蟹种,保证年底都达150g/只左右的商品规格,确保养殖效益。要坚决打破以往单一养蟹的习惯,可以实行鱼蟹、虾蟹等混养形式,充分利用水体空间,提高单位水面的产出率;在成蟹养殖池中,也可以实行成蟹、幼蟹、仔蟹等多级混养方法,在养商品蟹的同时,为下一年养蟹提供优质蟹种,减少养殖风险,确保养蟹成功。
四、适应市场需求,发展效区型养蟹业
根据大小城市对商品蟹的不同需求,养殖户应利用各自的地理优势,瞄准自己的目标市场,发展城效型养蟹业。这里需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可以利用塑料大棚或人工温室等设备,延长河蟹生长期,打破以往春季放养秋季集中起捕销售的模式,保持河蟹常年生长,随时都可销售,也可摸索河蟹反季节养殖的经验,错开集中销售期,实行淡季销售;二是可以把旺销期起捕的成蟹,用专池暂养起来,经过人工育肥,待市场价格高时再销售;三是根据近年来的市场状况,尽量多养大规格的商品蟹,尤其是只重125g以上的雌蟹和150g以上的雄蟹,以满足市场对大规格蟹的需求。
五、规范购销行为,提高商品蟹的价值。
蟹种的购买和商品蟹的销售都应符合市场规律,做到适价购销,同时,还应该做到公平、合理的原则,进行有序竞争,以质量和花色品种取胜,不让养殖户及消费者利益受损。对此,应做到以下几点:一要对现有的种苗生产者和销售者进行行为规范,使他们持证生产,持证经营;二要培育、引导和扶持现有的河蟹购销经纪人,让他们依法经营,公平竞争,不欺骗客户,为养蟹业服务;三要吸取各地农贸市场的经验,建立河蟹专业交易市场,并以此为龙头,带动一方养蟹业的发展;四要开辟河蟹深加工的多条途径,采取冷冻、冰鲜、腌制、酒醉、小包装等方法,提高河蟹的附加值。
六、同心协力,搞好养蟹业的社会化服务
社会各部门应共同重视养蟹业的发展,把它作为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来抓,建立一套完整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各级政府应在政策、资金、税收等方面给予养蟹业一定的倾斜。共同扶持养蟹业健康发展,为养蟹业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技术业务部门应在养蟹户比较集中的地方经常举办培训班,开展技术咨询,送技送物下乡,提高养蟹业的科技含量;其它各部门应结合本部门的特点,在信息、销售、渔业管理等方面提供服务,为养蟹业多作贡献,养蟹户之间也要自愿组合,加强联系,互通有无,沟通信息,并以养蟹协会、养蟹小组等形式,形成利益共同体,实现养蟹业的共同发展。
综上所述,河蟹养殖空间广阔,潜力巨大,只要我们加以正确引导,实现养蟹业的可持续发展,使养殖户增产增收,提高效益,走上健康养殖之路一定能够达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