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世纪九十年代爆发大规模虾病以来,日本对虾以其生长快,肉质鲜美,抗病力强及运输成活率高等优点成为南北方重要养殖品种。但在苗种培育中,因种种原因经常出现蚤状及糠虾幼体发育停滞,进而大量死亡导致育苗失败现象,蚤状幼体阶段尤为突出。针对这一问题,笔者结合多年对虾育苗经验,于2003年~2005年在山东省潍坊市第二海水养殖试验场,从水质处理与控制角度,本着改良水质、优化幼体发育环境,强化幼体体质,促进变态的方向进行深入探讨,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日本对虾育苗试验
1.育苗条件 500立方米水体育苗室,育苗池20个,池深1.3m,配备相应的水源(海、淡)、电、气、暖供应设施及储水池,育苗用水采用大潮时上溯白浪河海水及抽取地下经晾晒的淡水。
2.幼体来源育苗用无节幼体购自青岛、日照及潍坊本地。2003年到2005年分别购进无节幼体3600万尾、5600万尾和4700万尾。
3.施肥肥水育苗前20天~30天,在大潮时将海水纳入储水池,并视水中单细胞藻类数量多少施肥肥水。肥料一般采用磷酸二铵或尿素,第1次施肥1.5ppm,以后每隔1周施加1ppm,随着藻类繁殖,水色渐浓,当透明度达50cm左右时,停止施肥。育苗开始用水时,亦停止施肥(因藻类繁殖较慢水色较浅,透明度较大,可少量施肥,但一般不超过0.5ppm)。
4.药物消毒进苗前10小时左右,将海水经300目网袋过滤,抽入洗刷、消毒过的育苗池中,控制水位1.1m,微量充气,同时调节水温、盐度与无节幼体原孵化环境基本一致,并施加EDTA~2Na5ppm~10ppm。进苗前数小时,在池中施加二氯异氰尿酸钠(含有效氯20%)1ppm进行消毒处理,1小时后,施加硫代硫酸钠1ppm中和多余氯离子,之后不再混合未经消毒的海水。无节幼体到达后可直接投入池中,若温差过大,则进行过渡处理。
5.换水调节幼体转入糠虾幼体阶段,开始添(换)水,第1次增加5cm,以后每天增加5cm。进入仔虾期,视水质情况加大换水量,控制每天换水30%以上。新添加海水为预热海水,并经1ppm二氯异氰尿酸钠处理1小时,然后用硫代硫酸钠中和后使用。
6.充气控制蚤状幼体阶段充气量为0.8%~1%,糠虾幼体为1%~1.2%,进入仔虾期充气量在1.5%以上。日常操作时,尽量保持充气量的稳定,需加大充气量时,逐渐过渡,不要搅起池底污物败坏水质。
7.饲料投喂 饲料采用配合饲料、轮虫、卤虫无节幼体及成体卤虫。Z1期全部采用粒度较小配合饲料,Z2期添加经消毒处理过的活体轮虫,Z3期以刚孵化的卤虫无节幼体为主,添加适量的配合饲料,进入仔虾期,投喂搅碎或活体卤虫。严格控制投喂量,不可过多,镜检观察以肠胃饱满为宜。
8.水质控制 经常测定酸碱度、溶解氧等理化指标,育苗期间保持池水温差波动在0.5℃以下,控制pH在7.8~8.6之间,溶解氧在5mg/L以上,换水前后盐度保持基本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