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中华倒刺鲃养殖规模的扩大,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其病害越来越严重,严重制约了其健康养殖的发展。2009年l0月,四川雅安某养殖场的中华倒刺鲍发生持续性的死亡,其发病死亡率在20%~50%,给养殖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我们对该病的病原进行了分离与鉴定,确定其为维氏气单胞菌和约氏不动杆菌的混合感染,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性药物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对该病例的诊断与防治进行总结,以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症状
发病早期,出现食欲下降;随着病情的发展,病鱼游泳缓慢,反应迟钝,常漂浮在上层水域,并见腹部明显膨大,鳞片竖起,眼球突出,部分病鱼腹部出现明显的充血或出血斑;解剖病鱼,见腹腔内有大量淡红色至红色易凝固腹水;中肾严重肿大,呈淡红色到灰白色,质地变脆;肝脏呈灰白色,质地变脆;脾脏充血、出血,颜色变深;肠道内无食物,有白色粘样物质,肠壁变薄呈半透明状。
诊断
水质分析
采用溶氧、氨氮和亚硝酸盐快速检测试剂盒测定养殖水体中层的溶氧、氨氮含量和亚硝酸盐含量,结果表明:发病的养殖水体中的溶氧为7毫克/升,氨氮含量为0.1毫克/升,亚硝酸盐含量为0.05毫克/升,符合渔业水质要求。
寄生虫检测
对病鱼体表粘液和鳃制作水浸片,显微镜下观察:体表粘液和鳃均无寄生虫。
细菌性病原分离鉴定
从病鱼的肝、脾和肾进行细菌分离,获得两株优势细菌,分别编号为QBl、QB2,经革兰氏染色和生理生化特性检测发现,菌株QB1呈单个或两个排列,无芽孢,为两端钝圆的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其鸟氨酸脱羧酶、氨基酸脱羧酶、氧化酶呈阳性;精氨酸、七叶苷、吲哚呈阳性;西蒙氏枸盐酸盐、丙二酸盐、氰化钾、水杨素、卫矛醇、肌醇呈阴性;产麦芽糖、半乳糖、果糖和甘露糖,不产鼠李糖、蔗糖和硫化氢;菌株QB2呈球形,多成对出现,无芽孢的革兰氏阴性菌,其柠檬酸试验、接触酶试验呈阳性,淀粉水解、明胶液化、M·R、氧化酶试验、硝酸盐还原、V·P、尿素酶试验呈阴性。结合16SrDNA序列分析,鉴定菌株QBI~DQB2分别为维氏气单胞菌和约氏不动杆菌。
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