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斑点叉尾鱼回养殖规模的扩大,大规格鱼种的需求呈上升趋势。2006年广西灵川县水产局在青狮潭灌区鱼苗场选择了一口面积5亩的池塘进行了池塘培育斑点叉尾鱼回大规格鱼种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有关技术措施总结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池塘条件 长方形,池底平坦,池深1.5米,底泥厚15厘米,水源为水库水,进排水设施齐全,水源充足,水质好,无污染。
投放前的准备
池塘消毒。在放养前10天,保持水深为0.5米~0.6米,每亩用180千克生石灰化浆全池泼洒进行消毒。3天后,注入新水30厘米左右,注水用40目~60目的密网过滤,防止野杂鱼及敌害生物进入。
培育水质。在斑点叉尾鱼回鱼苗投放前7天左右,每亩施经发酵熟后的鸡粪等有机肥250千克以培育水质,培育天然饵料。
苗种投放 当水体中的浮游动物(枝角类、桡足类)大量繁殖起来后,每亩投放规格为3厘米的斑点叉尾鱼回鱼苗2万尾,投放时间为6月15日。鱼苗下塘15天后,每亩搭配6厘米的白鲢800尾和花鲢200尾。鱼苗投放时用5%食盐水浸洗3分钟~5分钟,杀灭鱼体携带的病原微生物。
饲料投喂
饲料选择。选择斑点叉尾鱼回浮性专用料,鱼苗体长在10厘米以下时,饲料蛋白质含量42%;体长10厘米以上时,蛋白质含量34%,且动植物蛋白比为1∶1。
饲料投喂。斑点叉尾鱼回鱼苗投放的第二天开始驯化摄食,待鱼摄食正常后,大部分鱼都上来抢食时(约5天~7天),可将饲料定量均匀投入池中。斑点叉尾鱼回的投饵次数及投饵量应根据天气、水质、鱼的个体大小及摄食情况等灵活掌握,一般投饵率为2%。饵料系数为1.2~1.6。刚下塘时上、下午各投两次,20天后上、下午各投1次,且上午占40%,下午占60%。
日常管理
水质控制。前期,每7天~10天加水一次,每次5厘米~10厘米,直至加到池塘满水位。后期,当水体透明度下降时,要及时抽出池塘老水,补加新水。8月~9月,每20天左右全池泼洒光合细菌1次,保持水体的透明度在30厘米~40厘米,水体溶解氧不低于4毫克/升。
病害防治。在鱼病流行季节,坚持“以防为主,以治为辅”原则,做好鱼病防治,内服药与外用药相结合使用。内服药如抗菌素等,按0.2克/千克鱼体重投喂,先将每天要投喂的药物溶入水中,用喷雾器均匀洒在当天投喂的饲料上,凉干后及时投喂。外用药可采用生石灰或二氧化氯。生石灰每半个月亩用20千克化浆全池泼洒1次,既能起到消毒水体的作用,又能使水体呈微碱性,保持pH在7.2~8.0之间。也可用0.3ppm二氧化氯每半月全池泼洒1次。斑点叉尾鱼回对“指环敌”甲苯咪唑类药物非常敏感,不能使用此类药物,其他药物也必须严格控制用药量,避免发生药害事故。
二、结果
1.经过165天的饲养培育,共收获斑点叉尾鱼回鱼种2550千克,亩产510千克,平均规格32克/尾。
2.池塘养殖斑点叉尾鱼回共支出17365元,其中:鱼苗,饲料及塘租分别为6100元,8415元,2000元,其它850元。大规格斑点叉尾鱼种收入36720元、白鲢320元、花鲢120元。获纯利19795元,亩获利3959元。
三.讨论
1.斑点叉尾鱼回是以植物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喜食人工配合饲料,易驯化。
2.斑点叉尾鱼回喜集群,因而要有一定的放养量。
3.适当搭配花白鲢鱼种,对斑点叉尾鱼回鱼种摄食不会构成影响,并能充分利用和调节水质,增产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