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种、饵是水产养殖的三大物质基础。池塘水质良好,不仅可以减少鱼病的发生,而且可以降低饲料系数,提高养殖经济效益。所以养鱼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养水,只要水质管理工作做好了,养殖也就成功了一大半。
水质管理的目的就是使养殖用水水质清新,含有适量光合作用旺盛且有利于鱼类消化的浮游植物,使池水呈黄褐、油绿、草绿带黄等色,透明度20--40cm,没有油膜,不形成水华,无腥臭味。即所谓“肥、活、嫩、爽”。做好水质管理工作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水源
1.使用无污染的水源
水源条件:要求水量充足、清洁、不带病原生物以及人为污染等有毒物质,水的物理和化学特性要符合国家渔业水质标准,适合养殖鱼类的生活要求。
注排水系统:要求注水排水渠道分开,单注单排,避免互相污染;在工业污染和市政污染水排放地带建立的养殖场,在设计中应考虑修建蓄水池,水源经沉淀净化或必要的消毒后再灌入池塘中,防止病原从水源中带入。
2.水源的净化与消毒:一是总进水口加密网(40目)过滤、避免野杂鱼和敌害生物进入鱼池;二是在蓄水池进行水源消毒。根据水源中存在的病原体和敌害生物,常用以下几种方法:(1)用25--30ppm生石灰全池泼洒;(2)用1ppm漂白粉(含有效氯25%以上)全池泼洒;(3)用0.5ppm敌百虫(90%的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
二、清塘及食场消毒
1.清塘:每年冬天都应清除池塘过厚淤泥,使池底淤泥厚度保持在10cm以下,放鱼种前10--15天进行药物清塘,以杀灭池塘中的病原体和敌害生物。水源充足的可放干池水进行干法清塘,不便放水的池塘可采用带水清塘。常用方法为:干法清塘为每亩用生石灰75kg或漂白粉每亩4--5kg;带水清塘为生石灰25--30ppm全池泼洒或漂白粉(含有效氯25%以上)1ppm全池泼洒。
2.食场消毒:在鱼病流行季节,每半个月对食场消毒一次。其方法是:用漂白粉250g加水适量溶化后,泼洒到食场及其附近(应选择晴天在鱼进食后进行)或定期进行药物挂袋,一般每袋用漂白粉150g、敌百虫100g,连用3天。
三、水质培肥
为了增加池水中的营养物质,使浮游生物处于良好的生长、繁殖状态,促进光合作用并给鱼苗及滤食性鱼类提供充足的天然饲料,施肥是水质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施肥分为施基肥和追肥两种。
1.施基肥:对于底质贫瘠或新开挖的池塘一定要施足基肥,施基肥可以改良底泥的营养状况,增加池塘营养物质,有利于天然饵料的增殖。一般每亩施经过腐熟的人畜粪(最好是鸡粪)250--300kg。
2.施追肥:施追肥可以不断地补充池塘水中的营养成分,促进天然饵料的繁殖生长。施追肥要根据季节、水温、水色、透明度及养殖品种等情况来确定,一般以15--20天施一次为好,施无机肥每次每亩用氮肥2--3kg和1kg磷肥,混合后溶于水中全池泼洒;施有机肥应先发酵好,并用生石灰(用量1%)消毒,每次每亩用量100--200kg,在池塘四周泼洒;施绿肥、堆肥则将肥堆在池塘周围,使其随水浸渍流入池塘。
四、日常水质管理
1.根据水质情况及时排放老水,补充新水,增加水体溶氧,有效地改善水质。对缺水池塘如遇到水质老化或遭污染,可泼洒1ppm浓度的漂白粉消毒。
2.尽量增加增氧设备,适时开机,调节水中的氧盈和氧债,维持优良的水体环境。
3.定期施用光合细菌。光合细菌不但能分解水中的有机废物,降解氨氮等有害物质,抑制水中病原菌等有害菌群,减少鱼病的发生,而且还能增加肥水鱼的产量,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4.定期泼洒生石灰水。泼洒生石灰既能调节水的pH值,又能杀灭水中的有害病菌,还能使淤泥释放出无机盐,增加水的肥度。一般在养殖期间每半个月左右泼洒一次,每亩每米水深用量为20--30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