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鱼池中的食物链和畜禽粪肥在鱼池中的转化途径,是合理利用畜禽粪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鱼产量的基础。
(1)鱼池食物链网 每口鱼池,当外界的水被引入后,也带入了一些无机营养盐,有机碎屑、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细菌,以及其他水生生物等。鱼池土壤表面的营养盐也不断溶解释放到水中。而引入的水生生物则成为“种子”,加上放养的鱼类,构成了鱼池中的两个食物链;自养食物链和异养食物链。
自养食物链:引入的浮游植物和自养细菌,以及一些水生植物,利用水中的无机营养盐和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在无机盐得到满足的前提下,它们不断地生长繁殖而成为制造有机物的生产者,从而形成鱼池天然的初级生产力。浮游动物则作为第一级消费者摄食浮游植物、自养细菌和部分有机碎屑。其他的一些水生动物和鱼类又按其不同食性选食上述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细菌和有机碎屑,以及水生植物。这就是一条以浮游植物和自养细菌为起端的“自养食物链”。
异养食物链:以异养菌为起端。随引水而进入鱼池的有机碎屑、水生生物的遗体,以及对细菌失去抵抗能力的一些活的有机体,为鱼池异养菌提供了营养基质。异养细菌将这些有机物质分解为无机物,因此异养细菌在物质循环中被称为还原者。异养细菌在分解有机物过程中,同时又使自己获得了物质能量,进行生长繁殖,这就形成了异养菌本身的生产力。只要上述营养基质能得到满足,异养菌的生产力就不断形成。细菌大量繁殖后,由于其特殊的生理作用,使细菌形成很多菌胶团(亦称凝聚体),细菌及其菌胶团则成为浮游动物等低等水生动物的食物,鱼类则摄食这些水生动物。因有些菌胶团集聚了大量细菌,外形增大,使一些包括鱼类在内的较大型的水生动物也能摄食。这就形成了以异养菌为起端的所谓“异养食物链”。
在鱼池中这两个食物链并非孤立存在,而是有机地交叉在一起,相互依存,形成一个网络,即所谓食物链网。例如,异养菌分解有机物而产生的无机盐为自养食物链提供营养基础。异养菌也同样能分解自养食物链中的生物尸体。
两个食物链呈相互依存状态。在这个食物网中,养殖鱼类作为消费者参与了两个食物链,而且均处于最后一环,它们需要大量摄食前面各环的生产者或低级消费者,最后才成为鱼池的产品。因此要获得鱼产品,尤其是滤杂食性鱼类,就必须先培养出两个食物链前端的生产者和低级消费者,并使它们不断生长繁殖,获得一定产量。也就是我国渔谚所述:“要养好一池鱼,先养好一池水。”要使前面各环的生产者和消费者能大量的生长繁殖,就必须首先满足两个食物链第一环的基本营养要求,即无机营养盐和有机碎屑。这两个营养基础,在一般情况下,单纯靠引水带入,鱼池土壤释放,以及以鱼类为主的水生生物的排泄物和排遗来提供,是远远不能满足的。这必然会限制两个食物链中各饵料生物的生长繁殖。那些以浮游生物、菌胶团和有机碎屑为主要食物的滤、杂食性鱼类必然处于饥饿状态甚至饿死。我们曾试验,将无锡富营养型的五里湖水引入鱼池养滤杂食性鱼,不任何肥料,养殖124天,虽然未发生鱼病,但成活率仅82.5%,净产量为94.5千克/公顷。而施畜禽粪肥的鱼池成活率为92%-98%,净产量为1660.5-2564.5千克/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