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秋冬季蟹塘的管理

2019-01-04 14:06:04浏览:232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俗话说“夏天长壳,秋天长肉”。经过夏季高温的蜕壳高峰期后,秋季是河蟹生长最快的时期,抓住这一阶段进行精心管理,促

    俗话说“夏天长壳,秋天长肉”。经过夏季高温的蜕壳高峰期后,秋季是河蟹生长最快的时期,抓住这一阶段进行精心管理,促进河蟹快速生长,不但可以培育出大规格的商品蟹,并能取得较高的产量。深秋至冬季是河蟹的捕获上市期,如何提高河蟹低温下的成活率,减少在冬季的死亡,根据市场情况适时起捕上市,这就是冬季蟹塘管理的关键。要提高河蟹养殖的经济效益,做到增产增收,我们就必须抓好秋冬季蟹塘的管理,具体的有以下几点:

一、饵料投喂:秋季是河蟹育肥时期,要抓住时机投足、投好饵料,确保其快速生长,适当增加螺、蚌、动物下脚料以及杂鱼等高蛋白饵料,使含高蛋白的动物性饵料占投饵总量的70%,另外投喂植物性饵料如小麦、大豆、南瓜等,每日投喂2次,日投喂量占河蟹体重的8%~12%,其中傍晚投饵量占日投饵总量的70%,饵料投放在有水草的浅水区,布点要均匀,残饵要及时捞出,以免败坏水质。投喂饵料时除了要做到“四定”(定时、定点、定质、定量)以外,还要做到“四看”(看天气、看水色、看季节、看河蟹摄食及活动情况),以确定饵料投放的品种和数量,随着水温的降低,投饵量也应相应减少,水温低于10℃时应停止投喂。

二、水质管理:秋季蟹塘要求保持水深1.2米左右,透明度保持30~40㎝,溶氧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PH值控制在7.5~8.5之间,保证池水水色始终处于“肥、活、嫩、爽”。由于秋季昼夜温差大,水质易恶化,初秋时应勤换水,一般5~7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1/3,换水时间一般要求在后半夜至上午10点以前结束;秋天如发现水质变坏或遇闷热天气,则应及时换水,必要时,可在蟹塘中散投增氧晶进行增氧,解除浮头现象;随着水温降低,换水次数应逐渐减少。一般每隔10~15天施用一次EM原露以调节水质,每月施用生石灰1~2次,用量为10千克/亩,以调节水中的PH值。

三、种好水草:初秋水温较高时,水草除可为河蟹提供栖息、脱壳场所及植物性饵料外,还可起到遮荫、降低水温、改良水质、有效防止河蟹争斗、躲避敌害、提高成活率等作用。种植的水草以水葫芦、苦草、轮叶黑藻等河蟹喜食的水生植物为佳。面积约占蟹池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四、防逃:俗话说“秋风响,蟹脚痒”,进入秋季雷雨天气频繁,河蟹最易逃跑,因此平时要经常检查防逃设施和池埂四周,发现破损和有漏洞等情况要及时进行维修、加固和堵塞,加之桐庐地处浙江西北部,入秋后也会有台风影响,因此大风大雨来临时更应做好防逃工作。

五、清除敌害生物:要设法捕杀水老鼠和旱老鼠,清除池塘边上的水蛇、青蛙、蟾蜍、黄鼠狼等,并驱赶水鸟,及时清除池水边上的青泥苔,为河蟹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条件。

六、日常巡塘:早上巡塘主要是检查有无残饵,以便安排好当天的饵料;中午巡塘主要是测水温,观察水色状况和池水变化;傍晚和夜间巡塘主要是观察河蟹的活动情况和吃食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七、病害防治: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定期泼洒生石灰和二氧化氯等水体消毒剂,以调节水质和预防病害的发生。发现病害要对症下药,及时治疗,河蟹秋季的主要病害有纤毛虫病、黑鳃病、脱壳不遂症等,纤毛虫病可选药剂:甲壳净、纤虫净、纤虫灭等,黑鳃病、脱壳不遂等,可选药剂:大蒜素、二氧化氯等。

八、适时起捕:10月份开始可根据成熟蟹陆续上岸的特点,于夜间捕捉,最终抽干池水,将河蟹捕起,然后夜间再在塘中巡查,捕捉剩余的河蟹。对起捕的河蟹应及时用水冲净淤泥后放入暂养袋中静养2小时以上,让其自行清除鳃部淤泥,防止窒息死亡。

九、冬季管理:一般春节前后河蟹价格会有所上扬,因此有部分养殖户会将河蟹存塘至春节出售,此时河蟹的存活率直接影响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如何提高河蟹在低温下的存活率,就应当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适当提高蟹塘水位,一般池中的水深要达到1.5米,并尽量不使池水结冰。二是蟹塘内添加适量食盐,以降低冰点,适应河蟹生理需要,盐度以不超过0.3%为宜。三是蟹塘内要多布水草,同时,要在池埂上铺些柴草,以档风遮雪,使雪水不能直接流入池内。

(责任编辑:煜城)
下一篇:

江黄颡鱼池塘生态养殖关键技术措施

上一篇:

名优虹鳟鱼的鱼病防治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