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鲟是中国特有的古老珍稀鱼类,在地球上已繁衍生息1.4亿年,被誉为“活化石”,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据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中华鲟研究所消息,11月1日18时40分,该研究所在三峡坝区研究基地成功对一组“子一代”中华鲟实施了人工繁殖和催产,获得受精卵15万枚,第一尾鱼苗于11月5日上午10时破膜而出。截至11月6日8时,共有1.2万尾中华鲟顺利出苗,预计出苗总数可达8万至10万尾。
此次是中华鲟研究所2009年首次突破中华鲟全人工繁殖技术以来第五次实现全人工繁殖,参与繁殖的亲鱼的怀卵量、受精率、好卵率均达到野生中华鲟水平。此外,参与繁殖的亲鱼都是第二次成熟,意味着中华鲟研究所长期蓄养的中华鲟群体可以重复地参与繁殖,直至繁殖周期结束。
据该研究所副所长高勇介绍,亲鱼康复再成熟是全人工繁殖技术的“最后一环”,该技术的突破标志着中华鲟全人工繁殖技术体系完备,更标志着人类在技术上解决了中华鲟物种保留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