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笋壳鱼学名“云斑尖塘鳢”。原产于东南亚的江河、水库和湖泊中,喜栖于水底的洞穴或石缝中,有占地性,其活动范围就在栖息地附近,主动摄食能力不强,多在夜间活动。生活时体色为黄褐色,容易随生活环境而变色。可适应酸碱度为5的酸性水体及盐度为15的咸淡水。
泰国笋壳鱼为暖水性鱼类,适温范围15℃~35℃,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水温10℃以下或36℃以上开始死亡。泰国笋壳鱼为肉食性鱼类,但与其他肉食性鱼类如鳜鱼等相比,它生性并不凶猛。
常见病害
体表性疾病 由于笋壳鱼的鳞片呈梳齿状,倒刺性极强,在捕捉时相互摩擦,造成表皮操作不易察觉而致病,这是在运输、转塘和分养过程中造成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擦伤的鱼可用20毫克/升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小时,消毒伤口,并用用消毒剂全池泼洒消毒。
水霉病该病常发生在苗种培育期、鱼种和亲鱼的越冬期。防治方法:苗种培育期间,小心操作,避免鱼体受损伤;在越冬期搭保温棚,最好进行加温,维持水温17℃以上,对已发病的鱼塘,全池泼洒亚甲基蓝。使池水亚甲基蓝含量达0.2克/立方米。隔2天再泼洒1次。
寄生虫病笋壳鱼对寄生虫不敏感,少量的寄生虫不会对其有太大影响,但如果寄生虫大量繁殖,会引起细菌性疾病。笋壳鱼耐药物毒性能力强,常用的各类水产杀虫剂均可使用。敌百虫可使用浓度1克~1.5克/立方米。
注意事项
捕捞操作在养殖过程中,分塘或捕捞操作不细致,造成笋壳鱼损伤,都会引起大量死亡,因此一般用笼装的方法捕捞。
认真注意种苗质量笋壳鱼养殖成功与否,最大的原因是种苗问题。以前养殖的种苗都是进口苗,大小悬殊,种苗损伤严重,造成大吃小,或放塘即死亡,成活率低,最后养殖失败。因此养殖笋壳鱼最好购买本地孵化的鱼苗,容易适应本地的气候、环境,能大大提高养殖成功的机会。另外,笋壳鱼种类多,有泰国笋壳、澳洲笋壳和杂交笋壳,三种笋壳鱼由于习性有差异,卖相和肉质也不同,市场价差别很大,农户购买时必须把好种苗关。
注意分塘分规格养殖措施的落实由于笋壳鱼生长有大小参差的现象,当种苗达到12厘米左右时(在每年的10月~11月),应进行一次大、小分规格放养,否则大小相差会越来越悬殊,还会出现大小残杀,影响养殖成活率。
养殖该品种的农户应具备资金基础 笋壳鱼的养殖一般需15个月左右才能达到上市规格,养殖周期较长,资金周转较慢,而且投入资金数量较大,目前每千克鱼的成本大约需40元~60元,以每亩产出商品鱼1500千克计,每亩需投放资金6万元~9万元,需要投入比较大的资金,这对养殖户是一大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