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
是一种具有囊膜的无包液体(亚群杆状病毒),成团或分散于受侵害的细胞核或细胞质中,其侵犯的组织广泛,包括皮肤上皮、消化系统上皮、淋巴器官、触角腺、造血组织、鳃、血淋巴细胞、肌肉纤维质细胞等,可称为全身性感染。受感染的死亡率极高。
症状
病虾活力下降,在池边慢游或伏卧,不摄食,空胃,游泳无力,反应迟钝,体色正常或变成红、微红或暗褐色。病虾的头胸甲易剥开,腹部容易揭开而不连真皮。病虾甲壳上有白色圆点,以头胸甲处最为显著,严重者白点连成白斑,在显微镜下观察呈重瓣的花朵状。大部分病虾第二触角折断。鳃发黄、肿胀,肝胰腺肿大、颜色变淡、糜烂,可在几天内大批死亡,若水质环境稳定、营养全面则在1个月内不断死亡。
流行情况
主要传播途径为带病毒的食物,水中的病毒粒子亦可经鳃腔膜的微孔进入虾体,引起鳃及全身的病变。死亡的进程随着体长的增大而缩短,即大虾死亡要比小虾快得多。
环境条件是诱发白斑综合征病毒病发生的主要因素。水温在20℃-26℃时发病猖獗,为急性暴发。天气闷热(南方是遇到寒潮)、连续阴天、暴雨、池中浮游藻类大量死亡、水变清、池底质恶化均可诱发本病暴发。如果种苗带病毒,随时可诱发,特别是在环境突变时,带病毒的虾会像不定时炸弹一样暴发而死亡。
防治方法
对白斑综合征病毒病目前尚无有效的药物。根本措施是强化饲养管理,进行无公害健康养殖,进行全面综合预防。
(1)彻底清塘消毒除害。
(2)严格对种苗进行检测,杜绝病原从种苗带入。
(3)放养无病毒感染的健康苗种,严格控制放养密度。
(4)使用无污染和不带病原的水源。
(5)投喂优质高效的配合饲料,并在饲料中添加0.2%-0.3%的高稳西维生素C。
(6)保持虾池环境因素的稳定,千万不可滥用药物。
(7)虾池要有增氧设备,常用增氧机,并进行水质检测。
(8)加强巡塘,多观察,发现池水变色要及时调控,遇到流行病时,暂时封闭不换水。
(9)要科学投喂饲料少吃多餐。
(10)防止细菌、寄生虫等继发性疾病,或采取相应药物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