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水产养殖过程中病害防治的误区

2019-01-04 14:34:14浏览:274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随着水产养殖的集约化程度的逐步提高,水产养殖中病害常有发生。不仅影响了养殖品种的品质,还制约了养殖的产量和效益。

    随着水产养殖的集约化程度的逐步提高,水产养殖中病害常有发生。不仅影响了养殖品种的品质,还制约了养殖的产量和效益。笔者根据近几年鱼病防治方面存在的误区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希望能帮助广大的养殖户做好防治措施减少经济损失。

    防病意识薄

    在实践中很多养殖户没有预防鱼病的意识,轻防重治。养殖户往往认为鱼在水中不生病,跟本没有必要预防,而是等鱼病发生再去用药时,此时早已病入膏肓。水生动物不象陆地生物给药那么容易,计量很难把握,用药只能挽回少量的病鱼,对大部分的病鱼还是起不到作用,结果往往是给养殖生产造成经济损失。

    给药方法误区

    不看症状用药:不诊断清楚病况就盲目用药,结果还可能引发其他疾病发生。不但没达到防治病害的目的还造成经济浪费。

    病急乱投医:问题来时不遵循客观规律,四处乱求医造成药害不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加重量死亡。

    盲目配药物:有些养殖户随意搭配药品不注意药物禁忌,结果出现药效减弱或增强,也可能出现副作用。

    泼洒药物不均匀:一些养殖户随意在池塘边泼洒结果使整个水体药物不均匀,造成部分水体药量超出鱼类承受程度出现中毒现象,而部分鱼得不到药物及时治疗,延误治疗的时机。

    使用过期药物:有些养殖户不看保质期把过期的或失效的药物拿出使用,不能起到防治鱼病的效果还会产生一些毒副作用。

    不考虑耐药性:在养殖治疗鱼病中长期使用同一种药品,致使鱼类对该药产生了耐药性,一而再的使用此药就会使药物疗效降低或不起作用。

    害怕心理:过度的消毒,杀虫,随意加大药物的用量,对以后的健康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盲目降低成本:为节约成本,导致养殖动物生长速度减慢。不但没有起到降低成本反而增加了成本,减少经济效益。

    用固定的模式调理水质:整个养殖过程以单一种方案调理水质。不但没有调好水质还增加了养殖成本。

    追求单项指标:对理化指标的粗浅认识,忽视水体的平衡重要性。

    忽略水质分析:有些养殖户不考虑水体环境恶化对鱼的影响,一有病害就盲目的使用渔药,往往忽略了水质调理这这一环节,结果用药后达不到防治鱼病的效果,反而有害无益。

    科学的鱼病防治几点建议

    1.水产养殖重在“防患未然”而不是“亡羊补牢”。病害防治一定要以“预防为主,防重于治”为原则。一般定期10天左右使用一次氧化性底改(除臭底改)或降解型生物性底改全池抛洒。定期预防与保健,喂养选择优质饵料投喂,积极做好人工免疫。

    2.合理混养预防疾病。在常规的养殖中合理的搭配养殖品种混养,即充分利用了水体空间和饵料资源,又防到生态防病,还增加了经济效益。

    3.科学使用药物:

    1)鱼病发生后要根据鱼的症状,品种,水质情况准确诊断对症施药;

    2)疾病发生时要遵循客观规律,拟定治理方案,不应随意更改;

    3)配伍混泼多种药物治疗时,应先弄清和了解这几种药物合并的相互作用,然后再进行配伍泼洒;

    4)一般泼洒药品宜顺风泼洒,借助风力的作用将药物均匀溶于水体中,这样才不会造成局部药物不均,确保安全有效用药;

    5)忌使用凡过期与失效的药物,宜使用在有效期内的药物;

    6)轮换用药,防止耐药性,忌多次使用同一种药物;

    7)“养好一塘鱼,先养好一塘水”。水产养殖的成败不再是有了好的饲料、鱼种、水源就能成功,而是养殖动物的生存环境是关键;

    8)正确的看待鱼病:根据多年的经验总结水质的恶化是引起鱼类发病的主要原因,所以在预防疾病时应首选生物制剂如:降解型底改、077、调水专用等底改产品和调水产品。生物制剂具有改善水体环境,增强机体免疫力等作用,还可降低养殖成本增加养殖效益;

    9)、对水质的调理是一个持续不断地过程,做到连续性和互补性。这一过程要由很多个方案组成,每一个都要具有时效性,保持水体生态平衡。才能减少疾病的发生或不发生。

(责任编辑:叶编)
下一篇:

鳜鱼池塘养殖技术要点

上一篇:

池塘养鱼突发死鱼成因及防范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