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养殖河蟹的技术中虽然都有防治病虫害和改善生态环境等有关健康养蟹的内容,但多作为常规技术来对待的。现在环境污染和病虫害严重已成为养蟹持续发展的一个最大障碍,健康养蟹的问题也就很自然地突出出来,也就成了河蟹养殖业发展到现阶段的必然产物和必然趋势。所谓健康养蟹,其作法,不单是用药防治,而且要把保持造就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科学饲养管理的全过程,按照生态平衡的要求,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养出的蟹肥大健康,人食有益健康。本文从目前河蟹病虫害的严重性及其原因和急需采取的综合措施等方面来加以研究,以期对健康养蟹起到一点促进作用。
一、目前河蟹病虫害的严重性
随着河蟹养殖区域和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河蟹病虫害也日趋严重。蟹病由90年代初的10多种增加到目前的30多种、由局部受害发展到大面积受害。今年是河蟹病最严重的一年,作者在7、8、9三个月就接到来电、来访和来信咨询者100多人次。这些病虫害给河蟹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初步调查,全国有1/3以上的养蟹面积受害,经济损失达数十亿元。仅江苏省每年因河蟹抖抖病(蟹瘟)危害就损失10亿多元。1997年和1998年,苏南地区部分养仔蟹的人,因受水龟虫和水蜈蚣的危害,几乎绝收。河蟹病虫害严重,也使基食用价值和食用安全性大大降低。对这些病虫害如不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和控制,正在兴旺的河蟹养殖业将会受到严重挫折。
二、河蟹病虫害为什么越来越严重
河蟹病虫害越来越严重的原因很多,很复杂,这时仅从养殖生态、种质和用药等方面列出十条原因。
(一)水质污染越来越严重
养好水产品主要靠水。水源不足不好,什么水产品都养不好。作为对水质条件要求较高的河蟹更是如此。近些年工业“三废”和农药等污染越来越严重。污染物对河蟹有不同程度的毒性。如氨氮,浓度达0.9mg/L时,0.06g/只的幼蟹在96小时之内死亡率为50%,汞、镉超过mg/L,氰化物超过0.02mg/L,石油类超过0.05mg/L都会对河蟹产生毒性。因此受污染严重的水域,河蟹死亡率大增。如1997年南京到仪征的长江江段,因两油船碰撞,起火泄油污染江水,这段时间引用这里江水的几个蟹种场幼蟹死亡率达80%以上,造成几百万元损失。
(二)场地选建设有根据河蟹的特性来做
养殖河蟹要求蟹区水源充足,水深面阔、排灌方便,污泥少、水质清新,饵源充沛,深浅水区面积之比为3:1以上,沉水植物,挺水植物和浮水植物搭配合理,总覆盖率为1/3以上。目前多数人都不能完全按这样要求来做。有些利用淤泥多的标准鱼诏为养蟹;有的继续按照标准鱼塘的规格结构开新塘养蟹;有的利用藕、菱、蒲密生的水域养蟹;有的把水区水草搞光养蟹;有的排、灌沟渠合一,排灌的都是污水;有的水区消毒不够或不消毒就养蟹,等等。这样怎能养出健康肥大的蟹呢?显然是不能的。
(三)引进或自育有病原微生物的河蟹苗种养殖
河蟹苗种病原体传染通常有两种:一种是父母体传给后代的;另一种是苗种互相之间和环境传染的。如果我们引起和使用有病或有病原体潜伏又未消毒的苗种,待发病的条件成熟时,就能造成某种蟹病的流行或大流行。如今年金坛、溧阳、宜兴等市,一些蟹农从近海老蟹区引进有病原体潜伏的蟹种,大都暴发抖抖病。水草少,淤泥多、密度大,残饵多的池塘更严重,而一些蟹农从南京等地引进的健康蟹种就很少发病。
(四)种质退化劣变严重
近些年,有许多地方乱引种乱交配;有些育苗厂用同一池塘同一父母生的雌雄蟹作亲本近亲交配;有些利用一年的生理发育不充分的早熟蟹作繁殖亲本;有些用个体较小的成蟹充数;有的是环境污染影响个体和群体生产发育,等等。这些作法,使相当一部分河蟹严重退化劣变,不仅个体一代比一代小,而且抗病力也一年比一年差。
(五)水体缺氧
一般要求水中溶氧5mg/L以上,如果低于2mg/L,河蟹就会窒息,并会引起其它疾病发生,造成大量死亡。这些年,许多地方养触水域缺氧的问题愈来愈重。缺氧的原因很多,有的是水中大量烂草,残饵和排泄物等分解发酵,消耗大量的溶氧造成的;有的是水中浮游生物太多,消耗溶氧过多引起缺氧;有的是菱、藕、蒲等遮阳植物太多,使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大大减弱,产生的溶氧过少;也有的是蟹鱼密度过大,增氧不够引起缺氧,等等,因而致使一些蟹区溶氧,特别是高温季节的溶氧多在4mg/L以下,有的仅为2-3mg/L,造成河蟹滞长和大量死亡。
(六)使用蟹药不当
当河蟹疾病流行、死蟹增多时,许多蟹农手忙脚乱,胡乱用药。据江苏和浙江的部分学员反映,有1/3的蟹农每亩药费超过100元,结果蟹病不但没有防治好,反而增加了成本,产生了一些负作用,增强了病原微生物的抗药性。有的还影响到子代,如连云港某育苗场大量施用喹诺酮类药物造成子代滞长、畸形,发病率高。据国内外许多专家研究,土霉素、红霉素、青霉素、链霉素、氧喹酸、呋喃唑酮等抗菌药物在水产养殖中应用多是失败的。
施药效果不好与上市药品质量差也有大关系,目前上市的蟹药绝大多数是同剂型的渔药、农药、兽药的仿制品。品牌虽很多,但多数是低水平的重复。如国内以二氯、三氯为主要原料的消毒药物品牌就达80多种。还有的用添加剂代替蟹药在市上销售。目前多数蟹药仅通过体外抑菌、杀虫试验就进入市场,缺乏体内代谢的可靠性数据,缺乏对蟹病防治的针对性,也影响了使用效果。
(七)“套养”制的传播,加剧了蟹病的发生
所谓“套养”制,就是用扣蟹养殖商品的过程中,在4、5月份以后,再投养一部分仔蟹,年底收获时,捕成熟,留不成熟的,留下的蟹继续再养,下一年5月份以后再补充仔蟹。对这种制度,有些蟹农不但看不到它的危害性,反而认为是充分利用消耗同,经济养蟹的“好办法”,究竟是不是好办法,我们作了一些调查研究:有的在水草多的池塘,第一、二年确实养得较好,但到第三年,不论水草多水草少的塘多出现了严重的病虫害,特别是水草少的塘不仅病害严重,而且大蟹和敌害残杀小蟹和软壳蟹的现象也很严重。原因是:这种“套养”制,每年在商品蟹捕完后,不便和不能彻底清塘消毒,因为这样做要伤害幼蟹。只好酒少量的石灰水应付了之,因而潜伏在底泥和幼蟹身上的病原体,待条件和时机成熟就出现大流行。最近几年,凡是实行“套养”制的地区,都是蟹病,特别是抖抖病最严重的地区。
(八)河蟹养殖密度、养殖方式和饲养管理措施不配套
一般地来说,养殖河蟹密度大,生病机率高。但也不是绝对的,主要看养蟹方式和饲养管理措施能否相配套。萧山钱江农场一蟹农亩放1000只大扣蟹,亩收150克左右的蟹75公斤。由于管理、防治病虫害的措施得力,蟹病很少。作者帮助日本一位水产商搞工厂化养殖商品蟹试验,每平方米产150克的健康蟹36只,死亡率仅1/10。有条件的地方和个人也可搞高密度精养。但是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不顾具体条件,盲目追求高密度,致使高密度带来高发病率。据培训班的学员反映,放1500只/亩以上的蟹塘,管理又较差的,河蟹病害多较重,相反的,放800只/亩以下,即使管理粗放一些,也很少生病,甚至有的比高密度养殖的效益还高。
(九)营养缺乏
现在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没有按照河蟹的营养需求来饲养管理,使河蟹出现多种营养缺乏症。如有的投饵不足,使河蟹生长慢,躯体瘦弱;有的投饵虽较多,但由于投的饵料质量差,也不能满足其营养需求;有的只投喂植物性饵料,不投动物性饵料,造成蛋白质缺乏;有些养蟹水域不注意补充钙镁磷等无机盐,使河蟹脱壳难,并出现软壳等症状;有些大量洒施石灰不施磷肥,使磷严重缺乏,钙磷比例严重失调。磷是水产幼物正常生长发育的一个重要的限制因子,没有磷的投入或存在的量太少,河蟹就不能够正常生长发育。河蟹营养缺乏,抗逆力就弱,因而发生各种病害的机率也就会高起来。
(十)温度骤高骤低
有的在高温和严冬季节不加深塘水,有的进水与池水温差太大,河蟹因忍受不了温差变化大的刺激而发生各种病灾害。
针对以上十条原因,今年除了国家加强宏观管理外,广大养蟹者还要进一步学习科学技术,大力提倡和搞好健康养蟹。
三、健康养殖河蟹的综合措施
(一)养蟹水域的选择,规划与建设要充分考虑到河蟹的生态习性,营造一个有利于河蟹生长发育的生态环境:
1、水域的选择
不论是哪种养蟹方式,都应选水源充沛、清新、肥爽、溶氧足、铒源丰富等符合我国《渔业水域水质标准》(TG35)的水面养蟹;凡是污染严重又难以治理的水域,都不能养蟹。
2、搞好区划和规划
为便于饲养管理和集中防治蟹病,首先要确定宜蟹的区域;而后规划好养蟹区域内的路、渠、闸、电、堤坝、房屋、饲料加工、药品调配等建筑布局。
(1)池塘
目前我国新建蟹塘和老蟹塘多数不符合健康养蟹要求,迫切需要改变。新建池塘要做到4点:①面积,养商品蟹的大些,宜10亩以上,方形,长方形,多边形等均可以;养仔、扣蟹种的面积可小些,一般为2-3形,长方莆,长度不限,宽为10-15米;②深、浅水区面积比为3:1,深水区能保持最大水深1.5米以上,浅水区能保持最大水深0.4-0.6米,塘底应是高高低低,沟沟埂埂。养养仔扣蟹种的,如塘面窄,塘中可不开沟沟埂埂。③坡度一般为1:2.5-3 ④灌排沟渠、进出水口应分开,不能把排出去的污水再灌进养蟹区;老塘改造视具体情况量力而行,老鱼塘和老蟹塘不信多数设计建设不合要求,而且多数塘底淤泥产厚,有机质及感染蟹病的病原微生物较多。如不改造,就养不好蟹。改造老塘可分两种情况进行:一种是面积小,清淤工程量不大的,可清淤、冻晒;第二种是面积、工程量较大,把塘水放干后,在塘底开些沟沟埂埂,暗埂上种稗草、水花生等固淤,沟里种苦草、轮叶黑藻等沉水植物,以改善生态环境。
(2)稻田
搞好盘田养蟹,可使盘、蟹共济互补,减少病虫害,增加收益。为此,稻田养蟹的规划建设多应参照前面所说的新塘建设实施。不同之点主要是边、中沟开挖的时间和方法,一般地来说,在当年春节就把准备养蟹稻田的边、中沟及边堤挖建好,以便以及消毒、放养河蟹苗种。种稻前在稻区四周用无毒塑膜拦隔,稻田加水后种稻,待稻苗反青或长到20厘米以上高度时再拆除稻区四周拦隔薄膜,让蟹进入稻田。
(3)大水面
这里所说的大水面主要是指湖、库、河等水域。这种水面不好干涸清淤,只能清除过多的杂草,烂草,菱,藕,蒲等不利于蟹生长的水生植物和主要敌害生物,以减少病虫敌害。
3、防逃设施不能伤害河蟹
水面小和较小的蟹区都应围拦防逃;水面大的主要是进出水口要拦隔牢,其边缘可不围拦。所用的围拦材料都应无毒和对蟹无磨损的。
4、消毒防病
面积较小的新建塘和改造后的老塘都要在基本放干水后用生石灰、漂白粉、二氧化氯等残毒较少较轻的药品消毒;面积大的水面可在放养河蟹苗种一个月前每亩用30-40公斤生石灰进行水体消毒。不论哪种水体都不能用孔雀石绿,五氯酚钠等毒性较强残毒滞留量过多和时间过长的药物来消毒。
5、种好水草防蟹病
蟹区好的水草能净化水质,增加溶氧和隐弊物,改善生态环境,提供部分饵料,减少敌害和同类残杀机率,减少病害。对已有水草的蟹区要优化结构,调控覆盖面积,使沉水植物,挺水植物和浮水植物占总水面的1/3以上;对没有水草的蟹区,在清塘消毒后要及早栽种水草,深水区宜栽种苦草,轮叶黑藻,马来眼子菜、伊绿藻等沉水植物,浅水区宜栽种稗草,水花生等水草。遮阳光较多的植物,如藕、菱等不宜栽种。无数事实说明,凡是草多草好,水深面阔的蟹区,都很少发现蟹病流行。
(二)改革不利于健康养蟹的方式
从健康养蟹的角度来看,现行的养蟹方式问题较多,如现在有不少人在春节之后放养蟹种,这样放不仅向的拉长了河蟹恢复生长的时间,而且使临近脱壳的蟹易受伤,易生病;又如蟹种和商品蟹分两地养殖,蟹种在捕运过程中易受伤,也易生病;再如一些人盲目追求高密度、高产量,加剧了水质污染,增加了互相残杀和发病机率,还有前面谈的“套养”制,更易于发病。因此,对养蟹制度要进行“四改四放”:即改春放为冬放;改种成异地养殖为同地放养;改仔、扣蟹种套养为分开放养;改高密度放种为适当稀放。
(三)生产和选择无病健壮的河蟹苗种
苗种好是养好蟹的前提和基础。要生产和选择无病健壮的河蟹苗种,除了要求政府有关部门对苗种生产、流通加强管理外,苗种生产者和选购者都应从严要求,认真把住每个环节的关口。河蟹育苗场要生产无病健壮的河蟹苗(大眼幼体),就要应用无公害的药品或中草药对育苗池、亲蟹养殖池、工具等进行严格消毒,从大水面选用无病健壮亲蟹。在促产、胚胎发育和育苗过程中,不能盲目或过量用药,特别是喹诺酮类之类的药品应尽量少用。蟹苗出池要符合健康等质量要求。河蟹仔、扣蟹种培育者,在新建和改造好蟹池后,要科学消毒、种草,营造有益于蟹种健康生长的生态环境。在培育过程中,可应用微生态平衡的办法,如施用光合细菌,保持浮游动植物的合理密度;次多量少地投喂生物饵料,悬浮微粒饵料和其适口营养高的饵料等等,来保护和培育好水质,以促进良怀循环,多产健康优质蟹种。河蟹苗种选用者,首先要考虑准备选用的苗种是否无病健壮和在生产过程中的用药情况,如果苗种有病或在生产过程中有药量过大,就不能选用。值得特别注意的是海淡水污染严重地区的河蟹育苗场和近海地区老的蟹种场,河蟹苗种生病较多,选用时应慎重考虑,严格把关。
(四)搞好水质管理
这里谈的主要是河蟹增养殖过程中的水质管理。搞好水质管理,营造好的水环境,河蟹就能健康地生长发育。增养殖过程中的水质管理,应有针对性。
1、针对水质存在的问题进行管理
前面谈的水质污染越来越重,但就每个具体蟹区来讲,污染的程度是不一样的。因此,只能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池塘水中氨氮高,PH值低,要多施石灰,如外部水源足又好,则采取换水的办法解决。对大水面,主要靠切断污染源增强水体自净能力来解决。如防止污水流入,调整养殖结构和密度,保护和增加水生植物等。
2、针对季节变化情况管理水质
露天养殖蟹种和商品蟹的健康状况受季节变化影响较大。如调节水的深浅,每个季节应有差别,在长江中下游,一般春季为0.8-1.0米,夏季为1.2-1.5米,冬季为1.2米以上。
3、针对天气变化状况管理水质
在有良好水源的地方,在高温闷热天气要及时换水,如水体缺氧严重,换水时应结合增氧进行。
4、针对河蟹不同生产阶段的特点管理水质河蟹在育苗、育种、养成三个主要生产阶段对水质指标的要求是不同的,应在测验后,对照常规指标进行调控。
5、针对监测的情况管理水质
对养蟹水域要经常观察和监测,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如发现花白鲢浮头,说明水体缺氧,应及时增氧;如测出水体钙、镁、磷量少或比例失调,河蟹蜕壳难,软壳蟹多,应及时补充钙、镁、磷,调整钙、镁、磷比例,把水质硬度调为中低等(8-10德国度),全磷量50微克/升以上;如水体过肥,河蟹乱爬乱动,反映异常,具体原因一时查不沮,可施用微生态制剂。用此制剂,主要是利用有益菌种制剂,并使之形成优势菌群来抑制致病微生物的种群数量、生长、繁殖和危害程度,并分解水中有害物,增加溶氧,改善水质。如施用光合细菌,硝化细菌,蛭弧菌,芽孢杆菌,双歧杆菌,酵母菌等均能起到上述作用。
(五)加强营养,增强抗病能力
1、河蟹饵料种类虽很多,但总的要求蛋白含量应为35-46%,其它营养成份全面,并且新鲜适口,易于消化吸收,成本较低。
2、根据季节变化投饵喂。养商品蟹和蟹种的,春天在水温达8°以上时就要开始投少量高营养饵料,以后逐渐增量,夏、秋高温季节少投高蛋白饵料,多喂粗料;秋分之后再逐渐增加高蛋白高能量饵料,真正做到“中间粗,两头精”。
3、根据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投饵,幼体阶段过投单胞藻、轮虫、卤幼、鱼糜、蛋羹、悬浮微粒饵料等为主;仔蟹阶段以投鱼糊、猪血、细豆饼、幼蟹颗粒料等为主;扣蟹阶段以投小麦、麸皮、豆粕、瓜菜、螺砷肉等为主;成蟹阶段以投螺蚌、小杂鱼、玉米、黄豆、颗粒料等为主。
4、根据需要调节饵料的数量和营养成份,如上一次应少投一些,否则,则应多投一睦;如发现河蟹蜕壳难,软壳蟹多,就应在饵料里增加钙磷和脱壳素等物质。
5、河蟹的配合料应根据河蟹各个生长发育阶段的营养需求来配制。为了提高饵料的抗病性,在饵料中应适当添加光合细菌、饲料酵母,各种酶制品等微生态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