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草养鱼,养殖成本低、周期短、效果好,值得大力推广。但我国南方地区在种草养鱼方面尚存在不少问题,应妥善加以解决。
一、南方种草养鱼存在的问题
1.鱼用优质饲草种植面积小
大部分渔场虽种了一些鱼用饲草,但种植面积小,饲草不够鱼吃。据湖南省科技人员估算,目前所种饲草只能满足鱼摄食量的1/5~1/4。全省网箱养鱼的优质饲草缺口大,所需草料基本上来源于野草,鱼产量较低;水库养鱼,长期以来,由于饲草缺乏,年亩产鲜鱼大多只有5~8公斤,有的甚至更低。市场销售量3/4的淡水鱼来自精养鱼塘,这些鱼塘普遍存在供青不足的问题,提高鱼产量主要靠增加精料的投量来实现,这种养鱼方法不仅不符合主养鱼种的生理需要,而且提高了养鱼成本。
2.品种单一
近30年来,南方大部分地区种植的鱼用当家草种苏丹草和黑麦草,约占种草面积的80%,再加上大部分渔场都是多年连作,致使地力下降,牧草产量降低。黑麦草耐寒怕热,进入7月高温干旱期,黑麦草和大部分本地野草都枯黄,不能刈割利用。而每年7~10月是鱼摄食量最多、生长最快的时期,虽有可被利用的苏丹草、苦荬菜等,但产量较低,因此每年在此期间缺草的矛盾十分突出。农产不得不加量投放麦麸、糠饼等精料,结果不但养鱼成本提高,而且鲜鱼的体型和品质受到影响。
3.草种退化
长期以来,忽视了鱼用饲草品种选育等工作,造成草种严重退化,鲜草产量下降。据科技人员反映,在上世纪70年代种植苏丹草,年割青6~8次,每亩产鲜草0.5~0.7万公斤。而现在割青2~3次后草蔸便死亡,年亩产鲜草仅0.2~0.3万公斤,有的更低,可利用时间缩短50~60天。
4.牧草病虫害严重
几乎所有的苏丹草都有不同程度的锈病、黑斑病和蚜虫发生。由于病虫害的危害严重,致使成片的苏丹草死蔸、溶蔸。据湖南省水产局测定,用严重感染了黑斑病的苏丹草养鱼,40%~50%的鲜草不能食用,同时鱼采食这种带病的饲草后,鱼的发病率大大增加。
5.未能科学地种草用草
农户普遍缺乏种草用草的科学技术,主要表现在:不能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宜的优良草种;对新的优良草种缺乏科学的栽培管理和利用;不能识别一些有毒有害的野草,致使鱼食后中毒死亡的事件时有发生;一些新的优良饲草品种和先进的栽培技术推广缓慢。
二、南方种草养鱼的改进措施
(1)推广优良牧草
现有的鱼用当家草种苏丹草、黑麦草等品种退化,产量下降,病虫害增多,已不适应渔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因此草种迫切需要更新换代。近些年的研究和实践表明,已有一批新的优良饲草,可在我国南方大面积推广应用。如美国矮象草、杂交象草、扁穗牛鞭草、杂交狼尾草、皇草等。这些草种有如下共同特点:一次性移植多年利用;产量高,品质优,饵料系数高;再生能力强,耐刈割;适应性强,适栽区域广;适口性好,饲喂安全。
(2)高矮结合 增加产量
采用高秆饲草与匍匐型饲草进行间作,不仅产草量比种单一牧草提高20%~30%,而且可解决7~10月缺草的问题。
(3)科学割青 合理利用
一般来说,匍匐型饲草覆盖率达到90%以上方可割青,同时在割青时严禁将已扎根入土的匍匐茎节割掉。高秆型饲草,一般株高达 100厘米以上时方可割青利用,如遇高温干旱应控制割青,否则会造成死亡。在常年有重霜地区,应在重霜到来前一个月停止割草,以保苗越冬。第一次割青留茬高度为3~4厘米,以后每割青一次向上递增1~1.5厘米。割青时严禁使用生锈的刀具割青,以免锈病传播蔓延。饲草的投喂要做到定位、定时、定质、定量。
(4)广辟饲草用地 扩大种草面积
南方水热条件好,饲草用地潜力大。如上海市郊现有精养鱼塘1.3万亩,可供种草的塘埂面积约6万亩。据调查,包括只种一季饲草在内的利用面积不足30%,多数塘埂荒芜,野草滋生,可割取的草料极少,且质量差。因此,南方在现有种植面积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江河、湖泊、山塘、水库、鱼池的堤岸等,大力发展牧草种植。有条件的地方力争做到1亩养鱼水面种1亩草,特别是网箱养殖,必须尽最大努力扩大种草面积,力争达到1口成鱼网箱种植3亩饲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