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力促渔药向“三效”“三小”方向发展

2019-01-04 14:39:39浏览:402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近些年来,在养殖鱼类过程中,由于一些水产养殖户缺乏必要的防治鱼病的科学理念和知识,单纯追求产量和经济效益,为图省

    近些年来,在养殖鱼类过程中,由于一些水产养殖户缺乏必要的防治鱼病的科学理念和知识,单纯追求产量和经济效益,为图省事、见效快,走入盲目用药的误区,并造成很大损失。为了正确引导养殖户转变生产方式;在养殖中科学、合理、规范、有效用药;步入生态健康、安全、长效、可持续养殖的良性循环的绿色通道,本报记者采访了上海海洋大学教授杨先乐,杨教授就此谈了以下想法和建议:

    在大多数情况下,水产动物患病后用药并不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这是因为患病鱼要获得相应的药物,必须要经过“水”这个媒介,中间有一个过程,以此来判断药物作用的效果。这也要求渔药有较大的安全性和较好的品质。渔药发展的方向应该是“三效”、“三小”,“三效”即高效、速效、长效,“三小”即用量小、次数小、副作用小,如果真能做到,安全问题将得到很好的保障。此外还要重点研发低毒、低残留、低抗药性的渔药。目前水产动物病害控制

    有三种手段:

    免疫防治

    通过疫苗或者免疫增强剂的方式来防治水产动物病害,疫苗防治是水产动物病害防治发展的趋势,疫苗的使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控制恶性传染性疾病,保障了水产品安全,对水产动物病害的控制将会起到很大的作用。但免疫防治只能针对重大的传染性疾病,并且免疫防治研究的周期长,需要投入很大人力和物力,而且疫苗的作用只能预防,不能用作治疗已经发生的病害。所以免疫防治虽然很好,很有效,但不是所有的病害都可依靠疫苗解决。况且目前我国疫苗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免疫防治目前还不能解决我国水产动物病害防治的问题。

    生态防治

    举个草鱼出血病例子。7月-9月是草鱼出血病高发的季节,而在这个季节,越是吃得多的鱼越易发病,草鱼有贪吃的特性,投多少就吃多少,这

    样发病机率就会增加。那么7月-9月份草鱼出血病发病高峰期,适当减少投饵料,而在7月前9月后适当增加投饵量,即称为“凹字型投饵,这样既保证了草鱼的生长,又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草鱼出血病的发生。这就是生态预防。养殖对虾方面,通过对水质处理,养好水、使用微生物制剂等也是生态防治的方法和手段。

    生态防治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水产品的安全,但生态防治的弊端是只能预防,不能治病,即发病之后不能采取生态防治的方法处理。同时,微生态制剂的大量使用也同样存在较大的危险性,因为如果大量的微生物泼入水体,并在水体中大量定居和繁殖,那么最终会使环境走向“危生态”。

    药物防治

    药物防治是通过药物预防和治疗水产动物病害的方法,是目前养殖户非常相信的一种最普通、最廉价、最简单、最有效的手段,所以也是病害防治使用最多的方法。但如果药物防

    治把握不好,会因药残,带来水产品的安全隐患。我们应该做的而且能够做到的就是,不使用违禁药物,规范使用药物,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

    规范使用药物就要做到安全科学用药。用药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水产动物疾病的防治效果与水产动物的品质。任何一种药物都有正负两方面的作用,正面就是防病治病、改良水产养殖环境,增强水产动物体质,负面的就是给养殖动物、养殖环境、以及人类带来不良影响,而且频繁使用还会导致病原体产生耐药性。目前水产动物病原体的耐药性在我国非常严重,这就是为什么现在的药物使用起来没有效果,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耐药性,往往用药不但达不到效果,反而对水产动物产生毒害作用,甚至破坏水体的微生态环境。

    规范用药需遵循以下原则:

    一、对病害准确诊断,这对药物的正确使用非常重要。

    二、选药要有明确的指证,对症下药。

    三、掌握影响药物疗效的一切因素,排除各种因素可能造成对药物的干扰。

    四、适当加大或缩小用药的浓度、用药的次数和用药的间隔时间。

    五、祛邪扶正并举,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六、认真观察、分析,根据情况采取停药、调整剂量和改换药物的措施。

(责任编辑:叶编)
下一篇:

使用鱼药有讲究

上一篇:

特种水产用药禁忌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