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鱼的八种常见病害

2019-01-04 14:40:26浏览:739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一、爆发性流行病:⑴发病季节。2-11月,以5-9月为甚。⑵症状。轻症:上下颌、口腔、鳃盖、眼睛鳍基及鱼体两侧轻度充血;重症:

一、爆发性流行病:⑴发病季节。2-11月,以5-9月为甚。⑵症状。轻症:上下颌、口腔、鳃盖、眼睛鳍基及鱼体两侧轻度充血;重症:鱼体表严重充血,以至出血,眼球突出,腹部膨大,肛门红肿。⑶防治措施。平均水深1米用硫酸铜500克、硫酸亚铁250克、食盐250克,充分溶解后全池泼洒。

二、赤皮病:⑴发病季节。终年可见,以5-9月为甚。⑵症状。体表局部或大部出血发炎,鳞片脱落,尤以腹部最为明显,表皮腐烂或鳍条蛀断。⑶防治措施。漂白粉(含有效氯30%),先溶于水,滤掉残渣,然后全池遍洒,使池水成1-1.2克/立方米浓度;还可全池遍洒大黄、黄芩、苦参、鱼腥草等中草药。

三、烂鳃病:⑴发病季节。4-10月。⑵症状。体色发黑,特别是头部变得乌黑,鳃丝腐烂发白,尖端软骨外露,鳃上污泥、粘液多,严重者鳃盖骨内表面被腐蚀成圆形或不规则的透明小窗。⑶防治措施。漂白粉(含有效氯30%),先溶于水,滤掉残渣,然后全池遍洒,使池水成1-1.2克/立方米浓度;还可全池遍洒大黄、黄芩、苦参、鱼腥草等中草药。

四、肠炎病:⑴发病季节。4-10月,以5-6月和8-9月为甚。⑵症状。肛门红肿,严重者轻压腹部有血黄色粘液流出,肠道呈紫红色,肠空。⑶防治措施。内服和外用药物结合进行。外用药物一般用1克/立方米浓度的漂白粉全池泼洒,或用生石灰全池泼洒,每亩水深1米,用量为15-25公斤。

五、粘孢子虫病:⑴发病季节。5-7月。⑵症状。寄生部位一般可见胞囊。⑶防治措施。全池遍洒0.3-0.5克/立方米的晶体敌百虫。

六、车轮虫病:⑴发病季节。4-8月。⑵症状。鱼体瘦弱,离群独游,行动缓慢,无其他特别明显症状。⑶防治措施。0.7克/立方米浓度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全池遍洒。

七、指环虫病:⑴发病季节。5-7月。⑵症状。鳃粘液多,鳃丝暗灰或呈苍白色,严重者鳃部浮肿,鳃盖张开。⑶防治措施。水温20-30℃时,用90%晶体敌百虫0.2-0.3克/立方米的浓度全池遍洒。

八、九江头槽绦虫病:⑴发病季节。5-6月和12月。⑵症状。肉眼可见肠道内有白色虫体,肠前部膨大,肠皱壁萎缩,食量减少。⑶防治措施。可用50克90%晶体敌百虫与500克面粉混合制成药面进行投喂,连续投喂3-6天。

(责任编辑:煜城)
下一篇:

澳洲淡水龙虾的养殖技术

上一篇:

河蟹、克氏螯虾池塘生态混养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