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颡鱼,俗名黄鸭叫、黄腊丁,属底栖杂食性鱼类,其肉质细嫩、营养丰富、经济价值极高,是极具市场潜力的养殖品种。现将黄颡鱼繁殖、苗种培育、池塘主养、网箱养殖等技术介绍如下:
一、苗种繁育
1.亲鱼的选择与培育。选择体表光滑,鳍条完整,无病无伤,雌鱼体重75~100g、雄鱼体重125~150g的天然野生二龄黄颡鱼作为亲本,并按雌∶雄比1∶1.2的比例进行专池培育。
2.人工催产。催产亲鱼应挑选腹部膨大、柔软,且轻压腹部少量卵子流出的雌鱼,雄鱼腹部膨大,用手挤压有精液流出且迅速在水中扩散。繁殖设备可采用四大家鱼繁殖设施。由于黄颡鱼有挖穴扩卵的习惯,因此,一定要把鱼巢放在产卵池的底部,并将鱼巢扎紧,防止亲鱼发情产卵时破坏鱼巢。催产雌、雄亲鱼按1∶1配组,催产药物一般为促排卵素2号(LRH~A2)、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地欧酮等。催产后将鱼放入产卵池,让其自然产卵。
3.人工孵化。黄颡鱼为分批产卵鱼类,产卵持续时间较长,一般为6小时以上,应待绝大部分的亲鱼产完卵后方可将鱼巢移入孵化环道或孵化缸中孵化。由于黄颡鱼的卵是附着在鱼巢上,孵化时只须保持微流水即可,也可以把附有鱼卵的鱼巢置放在静水池中或网箱中孵化。静水孵化时,应以增氧设备增氧。
4.鱼苗培育。水温25℃,受精卵经孵化2天后,鱼苗开始出膜。育苗出膜后的第3天开始摄食,其开口饵料为小型浮游动物。这时须将鱼苗转入鱼苗培育池进行专池培育,转池前应先培育好鱼苗的开口饵料,并辅以蛋黄、鱼肉浆等人工饲料。鱼苗培育前期(体长1.5cm以前)主要以培育的天然饵料为主,体长1.5cm时,则须转换饵料,每天增加投喂一些配合饲料,直至,鱼苗完全摄食配合饲料为止。鱼苗体长至3cm以上后,即可转为下一阶段的培育。
二、黄颡鱼池塘养殖技术
1.池塘选择与清整消毒。选择水质良好、水源充足,水深在1.5m以上,面积一般为1500~1700平方米的池塘。对于池底淤泥超过10cm的池塘,必须清除过多的淤泥。清除淤泥后,池塘不要立即注水,要在阳光下暴晒数日后,再进行清整消毒;并在放养前10~15天,每667平方米水面用生石灰50~75kg或漂白粉7~lOkg溶解化浆全池泼洒。
2.鱼种放养与品种搭配。一般选择在冬季或春初放养鱼种。放养的鱼种体重一般为20g/尾以上,放养密度2000~3000尾/667平方米。搭配花鲢夏花1000尾/667平方米,白鲢夏花3000尾/667平方米。放养鱼种前,应用3%~5%食盐水浸洗10~15分钟。
3.饵料配制与投喂。黄颡鱼以肉食性为主,有条件的可将小鱼、小虾、螺蚌肉、畜禽下脚料等动物性原料绞碎后,用3%~8%的面粉作粘合剂,充分搅匀后,放在饲料台上投喂。也可按鱼粉30%,豆饼30%,麸皮20%,玉米10%,面粉6%,鱼油和矿物质4%的配方,制作成颗粒饲料投喂。日投饵量控制在鱼体重的5%~8%,视鱼的摄食、天气、水温等情况灵活掌握。
4.日常管理与病害防治。主养黄颡鱼的池塘水质调节非常重要。自5月一般每日投饵2次。开始应每隔10~15天加注新水1次,每次注水10~15cm深。若发现水质过肥,应及时排出部分老水,加注新水,以保证鱼类摄食旺盛,正常生长。每天要巡塘观察鱼群摄食情况,及时清除食台周围的残饵及腐败漂浮物。在鱼病流行季节,每隔10~15天按1mg/L的浓度全池泼洒1次漂白粉。发现病情,应及时治疗,防止病情蔓延。黄颡鱼为无鳞鱼,对药物较为敏感,敌百虫、硫酸铜等药品应慎用。
三、黄颡鱼网箱养殖技术
1.水域的选择。选择背风向阳、水深4m以上的库湾、湖叉、河道等水域安置网箱。
2.网箱的制作与安装。采用聚乙烯结布网,规格为长3m、宽3m、深1.6m或长4m、宽4m、深1.6m;外层网目3cm,内层网目1cm。网箱用毛竹做漂架,采用锚绳固定,成“一”字或“品”字型排列。
3.鱼种的放养。放养密度为尾重25g的100尾/平方米,尾重50g的70尾/平方米。鱼种入箱时,用3%~5%的食盐水溶液浸浴10~15分钟。
4.投饲管理。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5%~8%,具体应视天气、水温、鱼的活动情况而灵活掌握。上午和旁晚投饵各1次,每次投饵量以1小时内吃完为宜。黄颡鱼有夜间觅食的习性,傍晚投饵量应占60%,上午投饵量占 40%。
5.日常管理。每隔7~10天洗刷网箱1次,每天清洗饲料台1次。为防止破箱逃鱼,每天应认真观察、检查网衣是否破损、滑节,并及时修补。炎热季节应在网箱上覆盖遮阳网。
6.病害防治。黄颡鱼病害较少,但一旦发病往往损失较大。因此,网箱养殖过程中应注重预防鱼病发生,定期在网箱中泼洒生石灰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