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澳洲线纹尖塘鳢的繁育与培育技术

2019-01-04 15:22:01浏览:837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线纹尖塘鳢分类上属鲈形目、嘏虎鱼亚目、塘鳢科、尖塘鳢属,俗称澳洲“笋壳鱼”,是一种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的名贵食用鱼。目前国
线纹尖塘鳢分类上属鲈形目、嘏虎鱼亚目、塘鳢科、尖塘鳢属,俗称澳洲“笋壳鱼”,是一种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的名贵食用鱼。目前国内水产品市场销售的“笋壳鱼”主要是从泰国、越南和柬埔寨等国进口的云斑尖塘鳢,俗称泰国“笋壳鱼”,个体重250---400g的商品鱼售价100元/kg以上,2.5--5cm种苗售价1.3—1.5元/尾。1998年东莞市南方特种水产研究所率先引进澳洲线纹尖塘鳢,2001年突破人工繁殖并有批量商品鱼上市,成为市场上“笋壳鱼”的组成部分。
一、生物学特性
线纹尖塘鳢形态上近似于云斑尖塘鳢,头大扁平,体形略延长、粗壮,前段呈圆柱形,后部稍扁。口上位,上、下颔齿多行,齿细小。眼小而高。体被栉鳞。腹鳍分离,背鳍Ⅶ,8--9,分为前后两个,胸鳍大,臀鳍I,7--9,尾鳍圆形。稚幼鱼体色黄褐色,容易随生活环境而变化,池养成鱼体色为黑褐色,澳洲也有天然橙色个体。线纹尖塘鳢喜栖息于池底有隐蔽物之暗处,在湖泊河川等天然环境内,喜欢栖于堤岸有水草或泥洞穴、岩礁等地带,对低氧环境适应力较强。为热带暖水性鱼类,生活适温9℃--36℃,摄食生长水温18℃--32℃,9℃以下容易冻死。该鱼喜在夜间活动,性温驯,不喜到处游动,常静伏于栖息物或池底,只在近距离觅食,为肉食性鱼类。线纹尖塘鳢稚幼鱼生长稍慢,长成体重50--100g个体后,生长加速。在澳洲的工厂式循环水槽养殖一周年,单产为100--200kg/m2,个体重达500--600g。线纹尖塘鳢2年性成熟,产粘性卵,一年可多次产卵,繁殖力强。但仔稚鱼成活率却较低。在池养条件下,线纹尖塘鳢多生活在中下层,适应纯淡水生活。
二、人工繁殖
1、亲鱼培育
线纹尖塘鳢虽然一冬龄即有部分达性成熟,但生产中最好选择2冬龄以上的亲鱼进行产前培育。线纹尖塘鳢的人工繁殖,其先决条件是必须有性腺发育良好的亲鱼,因此,培养好亲鱼是繁殖成功的关键。亲鱼前期培育,一般都在越冬池内进行。越冬池面积一般为500--1000m2,放养密度2尾/m2。水温高于18℃时,可投喂一些优质冰鲜鱼,同时添加适量维生素与矿物质以增强亲鱼体质,促进性腺发育。当水温稳定在18℃以上时,将亲鱼从越冬池中转出,放养到面积1000--1500m2、水深1.5m左右的池塘,雌雄比2:1,放养密度1.5尾/m2。池塘每2天注水一次,刺激亲鱼性腺发育,同时继续投喂优质冰鲜鱼及混合鳗鱼配合饲料,进行后期培育。
2、人工鱼巢的制作
线纹尖塘鳢有筑巢穴产卵的习性,人工繁殖需制作人工鱼巢。在生产中采用以下两种鱼巢效果较好:一是池塘自然产卵鱼巢,可用60cmX40cm的质地密实、耐腐蚀的木板,表面敷以120目渔用网布,以三块一组呈十字形直立在池塘边80---1OOcm水深处,顶部遮光;二是水泥池人工催产鱼巢,采用长度40cm左右的6—8寸PVC白色塑料管,平放在池底,每m2放置2个。
3、亲鱼的选择和雌雄鉴别
应挑选体格健壮、无病无伤,体重至少200g,最好500g以上的个体作亲鱼。成熟的雌鱼腹部丰满有明显的卵巢轮廓;外生殖突稍膨大,呈淡红色,基部较宽,外观呈扇形;泄殖孔较大,位于生殖突的次末端,两侧稍隆起,无黑色素点。成熟的雄鱼体色较深,斑纹明显,腹部不明显丰满;外生殖突比雌鱼小得多,呈白色的三角形;泄殖孔开口于最末端,孔周有少许黑色素点;轻压腹部有乳白色呈柱状精液流出。
4、自然产卵
池塘水温达22℃以上时,雌、雄鱼就能在池塘里自然配对,相互追逐,先是雄鱼选择好鱼巢,然后引诱雌鱼进入巢中产卵,产卵多在夜间或清晨前进行。产卵结束后,雄鱼独自守在鱼巢中,不时摆动尾部,直至仔鱼孵出发育至稚鱼。生产操作上是上午放置好人工鱼巢,翌日上午见有雄鱼守护鱼巢时,即示已经产卵,可收取网片。鱼卵在鱼巢表面均匀附着,排列为椭圆形的卵片,密度为80粒/cm2左右,数量20000---30000粒。受精卵浅金黄色,呈直径0.8mm、长2mm的榄球状。一般自然受精率在95%左右。
5、人工催产
(1)产卵池的准备
产卵池的面积20m2左右,水深80---100cm,池顶设遮光网布,遮光率约70%。一对亲鱼设置一个鱼巢,每m2放置鱼巢2个,产卵池以10g/m3高锰酸钾浸泡一昼夜。
(2)人工催产
体重250--300g雌鱼每尾注射鲤鱼脑垂体1粒+HCG300IU;体重500--750g雌鱼每尾注射鲤鱼脑垂体1粒+HCG700--800IU;雄鱼剂量为雌鱼1/2,采取一次性注射。注射后的亲鱼按雌雄比1:1放入产卵池。亲鱼入池后会自行选择巢穴和配对。水温25℃时,效应时间40小时左右。产出的卵成片附着于巢穴壁上。
6、人工孵化
(1)孵化装置
采用宽1m、水深80cm的孵化水槽,槽顶应遮盖,避免阳光直射和保持水温稳定,设有增氧、微流水装置。
(2)孵化管理
将附有受精卵的鱼巢移至孵化槽后,须冲气增氧,保持微流水状态,维持较高的溶氧。水温25℃--30℃时,经500--600小时仔鱼孵出,刚出膜的仔鱼全长2.5mm左右,腹部有一个硕大的卵黄囊,2天后卵黄囊基本被吸收,此时仔鱼全长3.1mm,开始水平游动和觅食,可转入培育池培育。孵化率90%左右。
三、鱼苗鱼种的培育
    鱼苗培育池面积500--1500m2,投放稚鱼150---200尾/m2。放苗前10天,要做好清塘、培水工作。稚鱼的开口口径只有200---300&m,下塘后是否有足量的开口生物饵料轮虫,是决定成活率高低的关键因素,每天泼洒豆浆两次。15天后,稚鱼体长达1cm,成活率一般为15%--20%。
稚鱼体长达1cm后,其食性转为主要摄食枝角类和桡足类,这时需要追肥,在塘四周泼一些较稀的鱼糜和豆浆,一是继续培养浮游生物,二是使稚鱼开始养成摄食反应。25天后,稚鱼体长达2.5--3cm,这个阶段的成活率可高达90%。2.5--3cm以后的稚鱼应按规格分疏转人大规格稚幼鱼培育池,培育池面积1200---2000m2,每m2放养15--20尾。稚幼鱼的活动基本都在池塘四周。根据这一活动特性,可按每50---60m冰面放置1个竹兜,每日早晚两餐在竹兜里加入鱼糜喂食。这样,稚幼鱼可以在找栖息地的同时又能方便地找到饵料。幼鱼长至10cm时,按大小分规格转入成鱼塘饲养。当水温降到18℃左右,移到温室越冬。
四、成鱼池塘养殖
线纹尖塘鳢的养殖池塘面积以1500---3500m2为宜,具微流水,水深1.5m以上,排灌分流。放养前需排干池水,修整塘基,用生石灰消毒,用量100--150g/m2,也可因地制宜地采用其它清塘剂。3月下旬,水温升至20℃时,每m傲养大规格幼鱼(10cm以上)3--5尾。池塘四周吊放竹兜作食台,将冰鲜鱼浆或鱼浆拌加鳗料等投入食台内,每天早晚各一餐,早上投1/3,傍晚投2/3。水温25℃以上,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5%--7%,养殖期间要注意水质管理,定期灌注新水,最好保持微流水,以确保水质清新;定期泼洒生石灰和光合细菌等生物制剂,控制好池水水色,维护池水生态平衡。经6--7个月生长期养殖,可养成300---500g的商品鱼。
五、病害防治
线纹尖塘鳢为热带性鱼类,在水温22℃以上时,抗病害能力较强,耐低氧,在原产地很少有病害发生。越冬期间,水温低于18℃时,不摄食,对病害抵抗力明显下降,易患寄生虫、细菌性病害。倘若在越冬期间,进行加温养殖,维持水温20℃以上,可有效减少病害的发生。线纹尖塘鳢鱼种越冬好坏,是成鱼养殖能否成功的关键。在养殖中观察到的病害主要有以下两种:
1、皮肤溃疡病
症状:体表斑块状充血,逐渐鳞片脱落,皮肤溃烂,严重时可蛀烂到肌肉或骨骼,溃烂址呈红色。病灶无特殊部位,全身各处都可发生,越冬期间常见于头部和尾部,严重时遍及全身。病鱼行动缓慢,离群独游、体色变黑。鱼种和亲鱼在越冬、养殖期间都可患此病,越冬期间的发病池感染率可高达50%以上,不及时防治,死亡率很高。该病的病原体有弧菌、气单胞菌等。预防措施:鱼池在放养前应彻底消毒;放养密度要适宜;每月泼一次漂白粉,使池水成1g/m3浓度;越冬池最好能进行加温,保持水温20℃以上;投饵适量,及时捞除残饵及污物,经常换水,保持水质优良。治疗方法:全池泼洒季胺盐、碘伏等,口服国家限量的某些抗菌素。
    2、水霉病
    症状:肉眼可见灰白色棉絮状的菌丝。该病是一种创伤的继发性感染,常发生在苗种培育期、鱼种和亲鱼的越冬期。防治方法:苗种培育期间,小心操作,避免鱼体受损而创伤;鱼种和亲鱼的越冬期进行加温,维持水温20℃以上;对已发病的池塘,全池泼洒亚甲基蓝,使池水成0.2g/m3浓度,再隔2天泼洒1次。
(责任编辑:叶编)
下一篇:

怎样综合防治水产养殖病害

上一篇:

泰国笋壳鱼的养殖技术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