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北方,利用山谷型水库的水域资源和充足的野杂鱼资源进行鳜鱼网箱养殖,不失为库区渔民发家致富的一个好项目。网箱养殖水质比较清新,鱼类发病相对较少。但网箱养殖疾病防治难度较大,一是因为放养密度大,一旦发生疾病则感染、蔓延快,短时间内危害严重;二是由于箱内外水体不断地进行交换,用药比较困难,药物难以达到防病治病所要求的有效浓度和作用时间;此外,鳜鱼只吃活饵,疾病治疗就更困难。下面将网箱养殖鳜鱼的病害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一、病害预防措施
1. 严把种苗质量关。鱼种放养前要进行全面的质量检查,确保放养的鳜鱼种体质健壮,自身不携带病原,为今后的养殖打下坚实的基础。苗种入箱前要进行浸洗消毒,以杀灭鱼体上的病虫害。
2. 科学投喂饵料鱼。预防鳜鱼病害的发生首先要防治好饵料鱼的病害,同时严格饵料鱼消毒制度。每进一批饵料鱼都必须严格检查,防止带入病原,坚决杜绝病原体经饵料鱼传染。坚持按照定时、定质、定量的原则投喂饵料鱼。
3. 放养密度要适宜。放养密度要适宜,过大则会增加鱼病发生的几率,过小又会影响产量。培育鱼种时,先选择体长3厘米以上的鳜鱼苗种放入网目为20目/厘米2的无结节网衣网箱中培育,平均放养密度为200~300尾/米2;当鳜鱼平均尾重达到10克以上时,转入网目为1.5~2厘米的无结节网箱内,放养密度为80~100尾/米2。成鱼养殖时,将100~150克的鳜鱼种放入网目为3厘米的网箱内,放养密度为15~20尾/米2。
4. 严格管理。每天注意观察养殖鱼类摄食和活动情况,如发现异常,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注意改善养殖水体环境,保证水流通畅,及时清除附着在网箱上的污物和捞出箱内的污渣、病鱼死鱼等,定期刷洗网壁、浮子并更换网衣。人工清洗网箱比较费劲,可以搭养一定量的刮食性鱼类,如黄尾密鲴、罗非鱼等,这样可极大地降低洗箱劳动强度,防止网眼堵塞,保持箱内外水体交换通畅。
5. 定期消毒。鳜鱼属凶猛性鱼类,只吃活鱼、活虾,内服投药只能通过饵料鱼间接给予,效果相对较差。因此,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6月下旬至9月上旬,每隔20天防病1次,采用“杀虫+消毒+内服”三管齐下的防病方法。
二、鱼病治疗
1. 科学诊断病情。鳜鱼的病害较为复杂,在鱼种阶段主要表现为寄生虫病,如车轮虫病、斜管虫病、指环虫病等;在成鱼阶段主要表现为细菌性疾病,如烂鳃、肠炎、烂尾等,少数还暴发病毒病,如白肝白鳃病等,有时出现寄生虫病、细菌性疾病、病毒性疾病混合感染。因此,一旦发病,要及时诊断、找准病因、对症下药,选择优质低毒渔药,力求药量到位。
2. 给药方法。要对症、对因同时结合天气、水环境等因素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防治疾病不能频繁用药、不能随意加大用药量或反复低剂量用药,也不要长期单一使用某一药物。具体用药方法有:
①全箱连续泼药法。先将药物全箱泼洒并达到一定浓度。由于网箱内外的水体在流动,间隔一定时间后需追加药物。全箱泼洒法用药量大,效果也不理想,故很少使用。
②药浴浸洗法。将网箱内的鱼群捕起放到另外的密眼网箱中,并将密眼网箱放置在原来网箱中,然后根据鱼病流行情况对症下药,进行药浴浸洗。随着浸洗时间的延长,密眼网箱内的药物浓度也会下降,间隔一段时间仍需追加药物,但因网箱容积小、网目密,追加药物的次数少,药物的用量会大大减少。因密眼网箱放在原网箱中,如一旦药物浓度影响到鱼群的生存时,可将网箱内的鱼群倒回原网箱中,这样既无风险、效果也好。如果实际操作时嫌麻烦,也可在网箱底部铺垫密眼网布,再把网箱四角提起,让鱼群集中在网箱底部后进行药物浸洗,这样消毒效果与使用密眼小网箱进行药物浸洗相仿,但劳动强度可大大减轻。
③挂篓、挂袋消毒法。当发现网箱内的鱼群患有细菌、原生动物和甲壳类寄生所引起的疾病时,可用漂白粉挂袋或硫酸铜挂篓法进行消毒。若是由细菌引起的疾病,可用漂白粉100~150克(或根据网箱大小投药)装入布袋中,每只网箱内悬挂2~4只,连续治疗3~5天;若是由原生动物或甲壳类寄生所引起的疾病,可改用硫酸铜挂篓法防治。由于网箱设置在流动的水体中,用挂篓、挂袋法来防鱼病,一般不会对鱼类产生不良的药物反应。
④投喂药饵法。通过饵料鱼间接投药治疗,饵料鱼大小为鳜鱼体长的50%~60%。由于是间接服药,所以配制药饵时的用药量是常规用药量的3~4倍。饵料鱼投喂前用10%食盐水浸洗进行消毒处理,并剔除病、残、弱个体。
⑤涂抹法。鳜鱼的外伤或赤皮病、水霉病,可以结合检查进行药物涂抹。其方法是将药物拌入凡士林制成软膏,对鱼体的伤病部位进行涂抹,这是一种较好的防治方法。
⑥注射法。药物肌肉注射是最有效的用药方法之一。近年来,网箱养殖时对放养鱼种或成鱼注射疫苗,防病效果良好。若使用金属连续注射器注射,可提高效率,节省药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