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水泥池流水养殖杂交鲟高产技术

2019-01-04 15:38:36浏览:800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雌性欧洲鳇和雄性小体鲟的杂交后代,其躯体延长,背部黑色,腹部白色,被5行骨板,具有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抗病力

    雌性欧洲鳇和雄性小体鲟的杂交后代,其躯体延长,背部黑色,腹部白色,被5行骨板,具有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抗病力强、营养价值高、肌肉无杂刺等特点,近年来逐步得到消费者的青睐,市场需求量较大。笔者在闽中山区利用养鳗场的水泥池进行流水养殖杂交鲟成鱼试验,采用现场加工软颗粒饲料进行投喂,试验鱼池6口,养殖总面积达1200平方米,成鱼平均产量为13.87kg/平方米,饲料系数1.21,养殖成活率97%,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一、养殖条件

    养殖鱼池6口,每口鱼池面积为190平方米~210平方米,原为养殖鳗鲡的水泥池,池深1.3m,水深0.9m~1m。水源为自流山涧水,水质清新且无污染,水量充足,溶解氧含量达6mg/L以上,全年水温范围在6.5℃~27℃之间,水体透明度0.8m~1m,pH范围6.8~7.0。

    二、鱼种放养

    1.鱼种来源 由北京调进杂交鲟水花,在本场鱼种池经人工驯化培育至体重100g~150g的规格,完全适应投喂配合饲料后再定池进行成鱼流水养殖。

    2.鱼种进池 鱼种出池前应停食1天~2天,再将不同规格的鱼种区分开,并选择规格整齐的鱼种放养在同一成鱼池中养殖。鱼种出池操作过程中,应首先降低水位至水深0.1m~0.15m,保持进水口不断进水,使鱼种池内形成低水位流水,操作人员再徒手将鱼种捉入直径0.7m、深0.2m的盆内,分别带水放入成鱼池中,放养密度为10尾/平方米。

    三、饲养管理

    1.饲料投喂 选用优质原料加工制成含水率约30%的软颗粒饲料,饲料配方:红鱼粉38.5%、淀粉18%、酵母5%、面粉7.5%、膨化大豆10%、豆粕16%、多矿粉2%、添加剂3%,蛋白质含量达38.7%。饲养前期,选用颗粒饲料直径为2.5mm~3mm的配合饲料;饲养后期,选用颗粒饲料直径为4.5mm~5mm的配合饲料。日投饵率根据鱼体大小、水温、溶解氧含量及天气变化情况等加以确定,一般情况下二龄鱼的日投饵率在4%~5%,并在每天早晨日出前和傍晚太阳下山后各投喂1次,每次投喂量以投喂半小时后检查是否有剩料而随时加以调整,同时通过观察鱼体对饲料消耗量的变化情况来及时发现鱼体活动、生长等情况是否正常,以便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2.日常管理 每天巡池3次~4次,注意观察杂交鲟的摄食、活动情况,以及天气、水温、水流量等变化情况;定期检查杂交鲟的生长情况;及时调整分配给各养殖池的流水量,使池水的交换量控制在3小时~4小时达到一个全量,可保证池水良好的供氧条件;经常检查进、排水口有无堵塞,保证水流畅通、均衡;每天排污2次~3次,及时捞出病鱼和死鱼。每池配备功率为650W的水车式增氧机1台,当水源水流量不足时可保证开动增氧机辅助增氧。

    3.鱼病防治 杂交鲟发病较少,鱼体规格为体重30g~40g时有发病,而鱼体规格为体重50g以上时则较少发病。对于车轮虫病、小瓜虫病、指环虫病和肠炎病等,可分别采用0.7ppm硫酸铜全池泼洒后浸浴鱼体10小时防治车轮虫;0.3ppm瓜虫敌杀(有效药物成份为槟榔)防治小瓜虫;0.5ppm敌百虫防治指环虫;每50kg饲料中添加大蒜素100g制成药饵后每月投喂3次,每次连续投喂3天防治肠炎病。流水养殖杂交鲟的过程中,很少因为发生鱼病而造成大的损失。

    四、养殖结果

    规格为体重125g~150g的杂交鲟鱼种于3月20日~21日放养,养殖周期为295天~316天,体重平均达到1429.9g,最大个体体重达2150g,群体增重倍数10.3倍,养殖成活率97%,成鱼平均产量为13.87kg/平方米,饲料系数1.21。

    五、分析与讨论

    1.试验表明,采用流水池养殖杂交鲟具有占地面积小、产量高、管理方便等特点,是一种高效节能的养殖方式。作为养殖对象,杂交鲟具有个体大、生长快、一龄后个体抗逆性较强等特点,但也有高耗氧率、易窒息死亡的不利因素,采用流水养殖可以较好地解决池水溶解氧含量不足的问题。

    2.养殖过程中,全年水源水温为6.5℃~27℃,夏季池内最高水温达30℃,在没有任何遮阳措施的情况下,闽中山区利用养鳗场的水泥池进行流水养殖杂交鲟成鱼能够安全渡夏。但是,夏季高温季节应尽可能加大流水量,降低日投饵率,甚至可停止投喂饲料,以降低高温给杂交鲟造成的不适反应。

    3.杂交鲟躯体被5行骨板,有别于其他养殖鱼类,鱼体游泳能力较差;同时,骨板有棱角,鱼体转塘、成鱼出塘等操作时容易造成鱼体机械性损伤,切忌用鱼网捕捞。试验中采用降低池水水位至水深0.1m~0.15m,进水口不断进水形成低水位流水,徒手捉鱼,每次捕捉1尾,运输鱼体的工具选用宽大的盆状容器且带水挑运,可有效地避免鱼体由于操作而引起的损伤。

(责任编辑:小城)
下一篇:

养鱼水质用什么来维护

上一篇:

斑点叉尾鮰生态养殖病害防控技术示范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