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冬池塘封冰后,水中溶氧在自然状况下,同时存在耗氧和产氧两个方面的因素。耗氧主要是由于水中的生物呼吸和有机物的氧化等原因造成的;而产氧主要是由于水生维管束植物(某些沉水植物)及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的结果。生物增氧,简单地说,就是根据具体情况,创造一切有利条件,促进冰下浮游植物的生长、繁殖并在光合作用中产生氧气,作为越冬池塘溶解氧的主要来源,用于改善水质、满足鱼类呼吸的需要,达到鱼类安全越冬的目的。
生物增氧主要技术措施有以下几点:
越冬池塘 越冬池塘面积以5亩以上为好,池塘深度必须达2.0米~2.5米,有效水深达1.1米~1.8米、浮游植物生物量在每升25毫克~50毫克的范围内较合适。只要渗漏不严重,有效水深1米以上的池塘均可作为生物增氧越冬池。越冬前要清除池底污泥,或将池水排干,晾晒3天~7天,用生石灰浆全池泼洒。
放鱼密度 最大冰厚时,冰下平均水深超过2米的越冬池,放鱼密度为每立方米500克~600克,冰下平均水深不足1.5米的越冬池,放鱼密度为每立方米300克~400克。入池前,鱼种要用3%~5%的食盐水消毒。
施肥 冰下施肥可以加快浮游植物的繁殖,提高其产氧能力。浅水池在封冰一个月后开始施肥,深水池可晚些。施肥采用冰下挂袋法,每次每立方米水体施硝铰4克~5克,过磷酸钙2克~3克,每月施1次~2次。
控制浮游动物 利用药物或生态防治,控制冰下浮游动物的发生与发展,既减少耗氧,又保证了浮游植物的增殖(产氧)。如果发现水下浮游动物量过高,要及时泼洒每升1毫克~2毫克晶体敌百虫进行杀除。
补注新水 越冬池塘如能保持一定的水位,可不必补水。当水位下降较多时就应及时补水,但切忌一次性大量补水,以免抑制浮游生物的生长繁殖。 扫雪 及时扫除冰面积雪(包括乌冰上的积雪),保证冰下光照。不论是明冰还是乌冰都要及时扫雪,扫雪面积越大越好。如不能全部清扫,可扫成雪趟,以南北走向为好,扫雪面积应达池塘的80%以上。越冬面积较大的渔场最好配备小型的扫雪机。需要指出的是,即使在乌冰情况下,表层水的产氧能力也是相当可观的,为明冰的70%,只要池塘深度适当,保证充足的植物营养盐,乌冰下的光合作用也可以产生足够的溶解氧,使鱼类安全越冬,但最好还是重新打出明冰带,保证冰下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