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蟹养殖进入8月份,可以说真正到了最关键的时期,在8月中下旬河蟹要进行最后一次蜕壳——生殖蜕壳,由黄蟹变成绿蟹,进入成熟生长期,这个阶段也是近年来河蟹养殖中病害暴发的时期,8月份要历经大暑、立秋、处暑期三个节气,这几个节气交换的过程中,天气的变化较为频繁,有炎热、闷热的高温天气,也有凉爽的低温天气,大自然气候的突变必然会引起养殖环境较大的变化,甚至会产生恶劣的影响,如水温的过高,温差的悬殊,溶氧的偏低对河蟹生长及水生动、植物的生长都将产生不利的影响,甚至会破坏水体环境的生态平衡,引发疾病造成河蟹的死亡。因此,在这个时期,我们必须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确保河蟹养殖最后阶段的顺利进行。
一、饵料投喂:8月份,在河蟹最后一次蜕壳之前,预计池塘内河蟹等存塘量为70斤/亩左右,这个阶段正值高温时期,当水温超过30℃时,河蟹食欲减退,日摄食量应控制在存塘量的7—8%,同时如果蟹体内脂肪积累过高也不利于河蟹的蜕壳,动、植物饵料的投喂比例应作适当调整,植物性饵料的比例比前期相应增加,小鱼等动物性饵料一般要求每亩控制在3—4斤。在河蟹蜕壳后,预计河蟹等存塘量在100斤/亩以上,这个阶段,随着上市的临近及河蟹成熟的生长需求,河蟹体内需逐步积累蛋白质、脂肪、氨基酸等营养成份,河蟹的摄食量应增加,动物性饵料的投喂比例要提高,其中小鱼等动物性饵料应达6斤/亩以上。
二、水质调节:8月份是季节交换阶段,由夏入秋。为了适当降低水体的温度,池塘内应保持最高水位,蟹池内的水草覆盖率应达60%以上,池塘要1—2天加水一次,补充池塘损耗的水份。加水选择在凌晨或上午进行,不宜在傍晚加水。泼洒生石灰调节水质时要慎重,最好选择在雨过天晴后进行,生石灰用量控制在每米水深每亩5—10斤。在外源水质不好的地方,应勤用微生态制剂调节池塘内的水质,可根据监测的水质指标选择合适的微生态制剂种类、间隔7—10天使用一次。
三、病害防治:8月份是河蟹病害发生的高峰时期,原因较为复杂,其中很大一部分与河蟹生存环境的突变,恶化有直接的关系,水温过高、温差过大等都对养殖环境产生很大的变化,这样会严重影响河蟹的生长和极易引发河蟹疾病的暴发。我县河蟹的生殖蜕壳一般在8月中下旬这个时期,受到高温季节的影响,这时的蟹体抵抗力较差,在这次蜕壳过程中极易出现大量死亡的现象。因此,我们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严加防范。一是根据河蟹生长的营养需求与水质要求进行科学合理的投喂与水质管理。二是改善水体环境,8月份养殖水体环境极易发生较大变化,要尽量做到保持水体生态平衡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清除残饵、漂浮与沉底的水草,池塘内水草不足要及时补充,夹草严重的塘口要增加投喂植物性饲料并投放仔螺蛳。蟹池内水草过多过密可在池塘中开数条草沟,有利于水体的流动,同时也可适当放养草鳊和鲢鳙夏花鱼种。定期使用底质改良剂对池塘底质进行改善,定期使用微生态制剂,以增加水体中的有益菌,降低水体中的病原菌,使水体处于良性循环之中,达到预防疾病的效果。三是在饵料中定期添加维生素及矿物质等蟹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调节河蟹生理机能、增强河蟹体质,并可在临近蜕壳前泼洒蟹用多维、硬壳宝等含钙、维生素、氨基酸的营养药品,有利于河蟹的正常蜕壳生长。四是伤亡较大的池塘应分析病害发生的原因,不可盲目用药和滥用药物,高温季节,消毒杀菌、杀虫药应谨慎使用,由于这一阶段受高温影响,河蟹应激反应能力较差,使用不当,将可能造成更大的危害。在病害防治中可定期在饵料中拌内服药并结合改善水体环境,提高河蟹抗病能力,维持稳定良好的生态环境,减轻病害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