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泥鳅稻田养殖方式

2019-01-04 17:22:15浏览:784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泥鳅是一种分布很广的温水性底层小型鱼类,具有适温范围广、耐低氧和杂食性等待点。肉质细嫩, 味道鲜美,有相当高的营养及

   泥鳅是一种分布很广的温水性底层小型鱼类,具有适温范围广、耐低氧和杂食性等待点。肉质细嫩, 味道鲜美,有相当高的营养及药用价值。 国际市场称泥鳅鱼为水中人参。

一、技术要点

1.养鱼稻田的选择:水质清新无污染,水量充沛,排灌方便,田埂坚实不漏水,面积2-10亩,以保持一定水位的较低洼稻田为好,粘性土质。

2.修筑田间工程及防逃设施:加高加宽田埂,田埂高50cm,底宽50cm,顶宽40cm, 在田埂上用塑料薄膜或纱网做防逃设施,膜或网高出埂面20cm,埋入地下10cm。稻田翻耕后,在距离田埂内侧50cm处挖深30cm、宽 20cm的环沟,插秧后对环沟进行修整。 进排水口采用密目铁丝网或尼龙网做成拦鱼栅。

3.稻田施肥:插秧前重施底肥, 每亩施鸡、 猪粪250Kg,繁殖天然饵料,促进泥鳅生长。水稻插秧结束后,稻田每隔15天追施鸡、猪粪每亩25kg,直到8月中旬结束。

4.科学施药:施农药最佳时间是在插秧前3-5天或插秧后5-7天。养鱼稻田除草使用低毒高效农药, 如:草克星、农思它。

5.泥鳅放养:泥鳅苗种主要来源是收购野生鱼。放养规格为5-20cm,平均亩放鱼15kg,为了更好地掌握泥鳅的最洼放养规格,提高产量,增加经济效益, 我们做了放养5-8cm和15-20cm两种规格泥鳅的对比实验。

6.饲养管理:

(1)水质管理:保持田中水质清新,适时加注新水。苗种放养后,稻田水深度保持在5cm以上,养殖中期(大约7月中旬), 此时正是高温季节, 田水深度应保持在10cm以上。养殖期间3-5天换水一次。 在日常巡查中,如发现泥鳅浮头、受惊或日出后仍不下沉,应立即换水。

(2)饵料管理:稻田养殖泥鳅要想取得高产,除施底肥和追肥外,还应每天进行投饵。 前期投饵按鱼体重的1-1.5%,中期投饵量为鱼体重的3%, 后期投饵量为鱼体重的3-5%。主要投喂植物性饵料, 如:麦麸、米糠等。投饵一般在傍晚进行,一次投足。 阴天和气压低的天气应减少投饵量。

(3)日常管理:坚持经常巡田,检查各项设施是否有损坏,特别在雨天要对进、 排水孔及堤坝进行严格检查。

二、小结

1.摸清了泥鳅最佳放养规格。

放养5-8cm的泥鳅是以自身增重为目的;放养15 -20cm的泥鳅是以自繁增重为目的。试验结果表明:放养5-8cm的泥鳅收获效果较好,基本上百分之百达到成鳅规格。

2.泥鳅回捕技术。

(1)收捕提早进行,捕大留小。我们在8 月初开始下篓收捕大规格泥鳅, 这是因为:①大规格泥鳅摄食能力强,易被诱饵迷惑而钻篓; ②泥鳅长到一定时期其增重变缓;③改善了泥鳅在稻田里的生存环境, 有利于提高小鱼的生长速度。

(2)捕龟诱饵。下鱼篓捕获泥鳅时,捕鱼前期,在鱼篓中放入泥鳅的饵料,如麦麸、糠、土豆、 动物内脏等。捕鱼中、后期,不断改善诱饵质量, 使其更适合泥鳅的口味。我们采取在诱饵中加入香油、 用烤香的红蚯蚓或葵花籽饼拌韭菜、炒香的麦麸、米糠等方法诱捕。

(3)捕鱼最低水温。在收捕前经常测温,通过二年的实践,我们认为北方地区泥鳅的收捕温度应在15 ℃以上,而不是一些技术资料公认的10℃左右。

通过实施上述几种回捕技术, 取得了较好的收捕效果,回捕率达70%以上。

3.泥鳅防逃技术。

在养殖过程中总结试验了“台阶”防逃方法, 效果很好。就是在田埂内侧边上再修一个台阶。宽20cm, 比田埂低15cm,泥鳅蹿至台阶上,很难再蹿上田埂, 从而达到防逃目的。

(责任编辑:小城)
下一篇:

夏秋鱼池水质管理“八防”

上一篇:

斑点叉尾与罗非鱼混养技术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