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血鹦鹉鱼高密度养殖技术

2019-01-04 17:57:32浏览:670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血鹦鹉体型短圆,头小,吻端呈鹰嘴状下弯,口小,如兔嘴般分三瓣,无法完全闭合,幼时全身分布黑色素细胞,身体呈现灰色,全长5
血鹦鹉体型短圆,头小,吻端呈鹰嘴状下弯,口小,如兔嘴般分三瓣,无法完全闭合,幼时全身分布黑色素细胞,身体呈现灰色,全长5厘米后黑色素开始消退,褪色早晚和速度有明显的个体差异,也受环境影响,成年个体全长12-15厘米,体表无色或淡红色,经投喂富含增红成分的饲料可转为鲜红色,并长期保持。喜群游,喜食人工颗粒饲料,亦食动物性鲜活饲料。生存水温13-35℃,最适宜水温25-30℃,适宜pH6.0-7.5,适宜硬度50-100毫克/升,最低溶氧要求3毫克/升。血鹦鹉的生产方式有缸养、水泥池养、池塘养殖三种形式。

近几年,我们利用地下热水进行池塘高密度养殖,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不仅单位面积产值大大提高,而且可以全年生产,鱼的质量也大大提高。这里就血鹦鹉商品鱼的高密度养殖作一简单的总结介绍。

一、池塘建设

1.池塘面积1500米2,长度25米、宽度60米、池深1.6米,采用HDPE防渗膜满池铺底和池埂,池塘中间设排污沟和排水管,排水管与排污渠相连接,用插管堵水。

2.增氧设施每池配置0.75千瓦水车式增氧机2台,1.5千瓦底部微孔增氧曝气系统1套。

3.加温系统设置“U”形加温管,地下热水通过“U”管的散热与池水交换,使养殖池水升温。

4.温棚建设池塘中间每4米立一根水泥电线杆,下埋1米并用水泥墩固定,上部5米。用75毫米铁管连接。塘的四周用钢砼围成固定地梁,并配置锚钩,用钢丝拉硕,盖尼龙薄膜。

5.水处理装备配置百傲能生物基作为生物包,每池放置500米。

二、养殖管理

1.池塘消毒鱼苗放养前7-15天,用清水冲洗池塘,然后加水1-1.2米。加水后按照每1000米2用漂白粉、生石灰150千克,水发后趁热匀浆泼洒。进水时用40目以上滤网过滤,防止野杂鱼混入池塘。2.投放鱼种消毒后4-5天,将水温调整到25℃以上时可放鱼种入塘,鱼种下塘前先试水,以确保消毒药物毒性已消失。每1000米2投放全长2.5厘米左右的鱼种8万-10万尾。鱼种下塘前对鱼体进行消毒,一般用3%的食盐水浸浴5-8分钟,或5毫克/升聚维酮碘浸浴10分钟。

3.饲料投喂鹦鹉鱼食性杂,人工饵料、薄片、颗粒、红虫、丰年虾、水虱等几乎什么都吃,而且相当贪吃,因此要养活鹦鹉鱼很容易,但要养出体质健壮、体色艳的鹦鹉鱼却不是容易的事。每天要定时定量投喂饵料,合理搭配饵料的营养。

大规模商品鱼养殖,采用天然饵料和颗粒饲料相结合。

天然饵料:为桡足类和枝角类,每天投喂一餐,投喂前用5%的盐水浸泡30分钟后投喂。每天的投喂量以半小时内吃完为止。

人工饲料采取四定方针,即定时、定量、定质、定位。

定质:选用高档海水鱼料或鹦鹉鱼专用料为鹦鹉鱼人工饲料,具体要求:规格2-3厘米用O料,蛋白质含量≥40%,粒径≤1.5毫米;4厘米以上用l’料,蛋白质含量≥38%,粒径≤2.0毫米。随着鱼体进一步生长,饲料的粒径应适当调整,保持适口,而饲料的营养价值不应随鱼体生长而大幅度下降。

定量:每天的投喂数量按照鱼体总重的5%-7%为标准定量,同时也应该根据天气、水温、鱼的吃食情况进行调整,而不能绝对化。正常天气条件下以鱼吃饱而又不浪费为原则,把握的方法是投喂预计数量的60%,观察从开始摄食至摄食完毕或停止摄食的时间,如果15分钟内已摄食完,说明还应增加,如果30分钟后还有饲料漂浮说明已过量,即使其仍未停止摄食,下次也应该将投喂数量减少。

定时:每天喂3餐,喂食时间一般为8:00(天然饵料)、14:00、18:00,夏季水表温度高于32℃后定为每日8:00、18:00各一餐。

定位:在池塘进门处,用75毫米直径的PVC管搭建边长4米x4米的四方形浮性饲料架一个,天然饵料和配合饲料均在此料台投喂。

4.水质调控水质调控是高密度养殖十分重要的环节。通过有效的手段,将水质各个指标始终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主要手段有:①定期投放枯草芽孢杆菌、光合细菌,定期添加葡萄糖,补充碳源,有利于生物膜生长和维持,将氨氮控制在0.5毫克/升以下,亚硝酸盐控制在0.2毫克/升以下。②定期投放生石灰,控制pH值稳定在6.5—7.0。③定期排污。④维持高溶解氧水平,由于鹦鹉鱼先天性嘴唇不能闭合,吞吐水流的控制能力较差,经过鳃部的水流较小,因此,饲养鹦鹉鱼的水体必须要有充足的氧气,溶氧必须保持在5毫克/升。血鹦鹉耐低氧能力差,但是由于个体小,池塘养殖密度不大,而且活动并不剧烈,所以耗氧量并不大,但也要时刻注意溶解氧的变化动态;一般不需要开机增氧,但是应该以连续的每天凌晨巡塘观察没有发生浮头为基本保证,如果天闷、阴雨或夏日温度过高时,应该在每天夜间开机增氧,以避免突发性损失。⑤适当换水控制藻相:虽然血鹦鹉并不直接摄食藻类,但保持水体适中肥度同样重要。对于较难控制肥度的池塘,当水体保持油绿色而透明度在35-40厘米时,不论偏肥或偏瘦,都应每半个月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30%-50%,夏日高温季节,应每周冲水一次。

5.增色血鹦鹉鱼只有通过增色才有商品价值。血鹦鹉只有褪尽黑色素才能增色,体长在6厘米后均可增色。增色主要通过投喂为鹦鹉鱼特制的人工饲料来控制,这种添加了虾红素和D-类胡萝卜素的饲料,直接投喂不但方便而且可以使鹦鹉鱼的体色更加鲜艳好看;适当投喂鲜活的小虾、小鱼。

6.越冬期管理11月中旬是我国大部分地区换季时间,水温明显下降,血鹦鹉耐受的最低温是13℃,而18℃以下不但生长停滞,而且容易发生疾病,一旦发病难以治愈。水温下降到25℃时,开启温泉水加热系统,即使在寒冬腊月,也必须使水温至少能保持20℃以上,实际上,26-28℃是越冬期最理想的水温。

三、疾病防治

对于血鹦鹉疾病防治而言,如同大多数的养殖鱼类那样,要遵循以防为主的原则,而一旦发生疾病,也应及早发现、及时治疗。血鹦鹉抗病能力比较强,受疾病危害较少,但是管理上的疏忽导致疾病暴发、造成严重损失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较为常见的疾病及其防治方法如下:

1.车轮虫病5-8月,水温22-29℃易发生,病鱼体表分泌大量黏液,鳃组织腐烂,体色发黑。

防治方法:①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0.5-0.7克/米3,全池泼洒;②2%食盐溶液浸洗15分钟以上,或用8毫克/升硫酸铜溶液浸洗20分钟,每隔2天使用一次。

2.小瓜虫病(白点病)5-6月,水温20-25℃易发生病鱼体表、鳍条或鳃布满白点。水温偏低时容易发生小瓜虫病,不论大鱼小鱼都可能感染此病,小鱼受危害的情况更普遍,造成的损失也更大,主要是因为放养鱼苗的季节水温还没有达到理想的区间,养殖者为了使鱼苗更早养成,大多采取“赶早不赶晚”的策略,而春季天气多有反复,阴雨、短期的回冷都会造成鱼苗大面积感染小瓜虫。所以,预防的主要措施是:南方多阴雨的地区,池塘水温没有达到25℃时,暂时不要放苗下塘,宁可在室内多等几天,北方地区阴雨天少,选择晴好天气在上午10点左右放苗,只要当时水温在23℃以上都问题不大。一旦发生小瓜虫病,提高水温是医治的必要手段,如果能将水温提升到30℃,则不需下药此病自愈,如水温不能提高到30℃,至少要提高水温到25℃,然后向水体(水泥池或玻璃缸)中加盐,使水的盐度达到3-5;福尔马林泼洒,使水体含量达到20毫升/米3,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一些中草药制剂能够抑制甚至杀灭小瓜虫,前提是水温必须达到25℃。

防治方法:①用3.5%的食盐和1.5%的硫酸镁浸浴15分钟;②用干辣椒粉0.38克/米3与生姜片0.15克/米3,混合加水煮沸30分钟后全池泼洒。

3.指环虫病5-8月多见,水温20-25℃易发生病鱼体表分泌大量黏液,鳃组织腐烂、鳃瓣浮肿,呈灰白色,体色发黑。

防治方法:①用0.2-0.4克/米3的90%晶体敌百虫,化水全池泼洒;②用20毫克/升高锰酸钾溶液浸浴病鱼10-15分钟。

4.细菌性肠炎水温25-30℃时易发生病鱼拖便,肛门红肿,轻压腹部有黄色黏液或脓血从肛门流出。

防治方法:①用0.2-0.3克/米3二氧化氯,全池泼洒2-3次;②每50千克饲料添加大蒜素50克拌匀投喂,连喂3-5天;③每100千克鱼重用干地锦草250克或鲜地锦草2千克,水煮30分钟,将药液拌入饲料内投喂,连喂3-6天。

5.鳔囊炎鳔囊炎是鹦鹉鱼比较常见的疾病。鳔裳炎的症状是:鱼的腹部膨胀,鱼失去垂直平衡能力,腹部朝上漂浮于水面而无法翻转或下潜,患鱼仍能进食,病症长期维持数十日乃至数月而亡。丽鱼科的鱼类没有独立的鳔囊,其腹部内隔膜将腹腔上部隔离成一个气腔,通过调节气腔的大小,起到调控整体比重的作用,故气腔隔膜的作用如同鳔囊。气腔隔膜或隔膜内的其他组织比如肌肉和肾脏的炎症,可能导致气腔充气并影响隔膜的功能,造成鱼体失去平衡、无法下潜。因此,治疗鳔囊炎的关键是消除腹腔的炎症,难点是消炎药物难以送达病灶部位。外用药受鱼体皮肤、肌肉的阻隔难以对身体中心部位产生作用,而隔膜血管很少,肌肉注射的药物也难以到达。唯一有效的办法是将鱼移入鱼缸中,直接注射药物至腹隔膜上的空腔,同时在腹鳍悬挂坠物,使鱼身体顺过来避免加重腹隔膜的疲劳,数日后可消除炎症,解除坠物。

6.烂鳃病鳃丝由鲜红变成苍白,由外缘开端糜烂,脱落。鳃盖骨内充血,中心骨坏死脱落。鳃丝之间黏膜增长,呼吸困难,轻者浮于水面,重者沉箱底很快死亡。有的鱼并发肠炎,解剖肠出血,亦有溃烂的斑块。轻者有食欲,重者无食欲。病原:病原体为粘球菌,传染途径主要是病鱼。从商店购买鱼易带此病。金鱼、热带鱼都易得此病,不易根治。常常并发肠炎,有时不出现任何症状鱼即死掉,只有撬开鳃盖或解剖后,才能确诊此病。死亡率一般50%-60%,有时高达80%。医治:个别鱼得病捞出淘汰。如普遍患病,全池洒药,停食4-5天。可用青霉素,90厘米x45厘米x60厘米鱼缸1次用80万单位,上、下午各1支,3天为一个疗程。一般2个疗程即愈。

7.黑斑病鹦鹉鱼变黑和出现黑斑有几种可能:①鹦鹉鱼受到惊吓也会出现黑斑,一段时间后会消失的;②鹦鹉鱼喜欢老水,如果刚换水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水质不适的原因。一般不适应该马上把水换掉,重新调节好水质,要与以前相似:③红鹦鹉在生长的过程中有时候会出黑斑,但过一段时间后会减褪。要多注意水质和饲料,想要红鹦鹉色彩更美,多喂些虾或增红饲料。
(责任编辑:煜城)
下一篇:

早春放养鱼种注意事项

上一篇:

秋季罗非鱼养殖防病技巧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