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养殖,是在水稻田内既种稻收粮,又养殖水产,从而提高稻田整体经济效益。稻田养殖按照所养殖水产品种不同,分别称为稻田养鱼、稻田养蟹、稻田养虾等。其主要技术归结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养殖稻田选择
用于养殖的稻田应具备下列条件:靠近水源,排灌方便,水质良好,近河港更好;土壤以粘壤土、壤土为宜,能利用低洼田更佳;田块方正,以5~10亩为宜,最好规模养殖,以便于综合利用农田“外三沟”及田头自然沟塘、渠道。
二、田间工程建设
1.加高加固田埂 田埂应比田面高40厘米以上,埂顶宽度不少于40厘米,养殖特种水产的顶宽应达80~100厘米,田埂要夯实。
2.开沟挖塘 先开四周“口”字形围沟,挖出的土用于加固田埂;其次在田中开挖“-”、“+”、“井”字形沟,并与围沟连通,沟宽1.5~2.5米、深0.8~1米;最后开挖集养塘,一般可利用田头自然沟塘作集养塘,也可在进水口处开挖1个80~100平方米的集养池。集养塘用于冬春季暂养鱼蟹等苗种及在水稻搁田时供养殖水产暂避用。沟塘总面积控制在稻田面积的20%~30%。
3.防逃设施建设 如仅养鱼或虾,只需在进排水处设置防逃网栅;如养蟹、鳖等,则须设防逃墙或防逃板,其地面上高度以50~60厘米为宜,地下部则应埋入田埂15厘米并夯实,转弯处建成圆弧形。
三、水稻移栽与苗种投放
1.水稻移栽 进行养殖的稻田应选用大田生长期较长、抗倒伏、抗病力强的优质高产水稻品种。在沟塘周围可适当增加抛栽密度,发挥边际效应。
2.苗种投放 6月前将放养的各类苗种囤养于沟塘内,水稻抛栽5~7天、秧苗活棵后再放入移栽大田。六种比较实用的养殖模式放养量分别是:(1)主养异育银鲫。每亩放个体重50克的鱼种500尾,配养个体重50~200克鲢鱼种100尾。鲫鱼的最高密度为每亩1 000尾。(2)培育鱼种。每亩放养夏花鱼种0.8万~1万尾。(3)主养河蟹。每亩放养单只重5克以上的幼蟹500只,育蟹种的每亩可放养规格为每公斤1 000~2 000只的“豆蟹”1 000只,并配养鲢鱼100尾。(4)主养青虾。每亩放养抱卵青虾1.5~2公斤,或虾苗2万尾。(5)主养甲鱼。每亩放养单只重150~250克甲鱼种200~300只。(6)放养罗氏沼虾。每亩放养虾苗0.5万~1万尾,并配养鲢、鲫鱼100~200尾。
四、种养管理
1.施肥投饵 (1)施肥。养殖稻田以施基肥为主,每亩施粪肥500公斤、过磷酸钙30公斤、硫酸钾10公斤。追肥2~3次,每次每亩施尿素和过磷酸钙各7~10公斤。必须注意的是,粪肥须经沤制腐熟方可使用,不能将肥料撒入沟塘。(2)投饵。养殖一般水产的,幼体饲料以粉粒饲料为主,成体以颗粒状饵料为主;养殖特种水产的,应适当投喂螺、蚬、蚯蚓、蝇蛆、小杂鱼及动物下脚料。日投喂量以田内养殖水产体重计,成体为5%~10%,幼体为20%~30%,每日投喂2~3次。特种水产养殖以傍晚投喂为主,其投喂量占全天用量的60%~70%。
2.日常管理 (1)水浆管理。前期田面水深保持5厘米,后期10厘米以上,每天要注意及时补足水,每2~3天换水1次,有条件的最好进行微流水养殖。(2)用药。养殖田块应少用或不用农药。如用药则应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用药前要求抬高水位或降低水位,使养殖水产进入沟塘避药。采用喷雾法或喷粉法施药,禁止泼浇和撒施。(3)搁田。搁田时应使沟塘中保持一定的水位,并每天换水或保持流水,防止水浅造成鱼虾等缺氧窒息死亡。也可采用白天搁田晚上加水的间歇搁田法。(4)巡回观察。每天沿田块观察2次以上,尤其是下雨天要加强巡视。主要是观察水产吃食、活动情况,水稻生长与病虫危害情况,检修防逃设施。
五、收获
收割水稻前先降低水位,使水产集中到沟塘中。水稻收割后,对于洼田可加大水位继
续养殖,其他田块则应将养殖水产捕捞上市或转塘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