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又称克氏原螯虾、红螯虾,是淡水经济虾类,其生长速度快、适应能力强,肉质鲜美,深受欢迎。近年来国内市场火爆,人工养殖迅速发展,然而集约化、高密度养殖以及不当的病害防治技术导致小龙虾病害频发,病害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大。荷藕,是莲藕的俗称,藕和莲籽为主产品,可供食用。泰州里下河地区藕田种植面积近6667hm2。藕田套养小龙虾的模式将种植业与养殖业相结合,是一种生态互补的新型高效生产方式,既利用了藕田中的天然饵料生物,如摇蚊幼虫、螺蛳等,又使藕田的综合经济效益得到提升。为了减少疫病损失,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一起抓,促进养殖模式多元化发展,兴化市沙沟镇充分发挥藕田资源优势,将藕田套养小龙虾作为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的重要抓手,着力推进。2016年,全镇藕田套养小龙虾面积达2400hm2,年均每667m2藕田可收获鲜藕1500kg、商品小龙虾70kg以上,每667m2平均利润超4000元。
1 荷藕—小龙虾种养结合模式生物学互补特性
小龙虾放养时间一般在4~5月,此时,藕长出2~3片立叶,植株变硬,小龙虾不会对茎、叶造成伤害。藕田中莲藕等水生植物为小龙虾提供附着物和隐蔽环境,同时藕田中的水草和底栖动物为小龙虾提供了丰富的天然饵料;养殖小龙虾既提高了藕田利用率,又通过摄食藕田中的水草、食根金花虫,减少人工、药物的使用量,小龙虾排泄物还为藕田增加了有机肥料,实现了藕田的生态良性循环。藕田自净能力较强,可净化水质、改善空气,但藕叶覆盖水面后,水体光照不足,水质变差,需定期换水。换水期间泼洒生石灰水既可对水体消毒,改善水质、降低病害,又可增加水体中钙含量,促进小龙虾蜕壳生长。
藕田套养小龙虾拓宽了小龙虾养殖新模式,既提高了经济效益,又兼顾了生态效益,甚至在不投饵的情况下,每667m2藕田小龙虾产量可达70kg以上,且不影响莲藕的产量;而且能充分利用冬、春藕田的空置时间。与小龙虾其他养殖模式如稻田套养小龙虾、虾蟹混养等相比,具有管理简单、用工少以及养殖风险小等优点。
2 主要技术要点
2.1 藕田选择和改造
养殖小龙虾的藕田应选择地势较低洼、水源充足且光照良好、水深适宜的田块,田中土壤pH值6~7为宜。藕田田埂相对较高,高出水面80cm以上,底部加宽至100cm左右;藕田四周有环沟,中间有”十”字形沟,深0.6~0.8m,宽1.5~3.0m,与环沟相通用于排水;在池塘排水口和池埂上设一圈防逃网,排水口可用网目孔径为1.0mm的网片,池埂可用孔径为2.0mm的网片,防逃网高于池埂40cm以上。
2.2 藕田施肥消毒和种草投螺
养殖小龙虾的藕田,以有机肥为基肥,更有利于小龙虾天然饵料的繁衍,既降低了肥料成本,又降低了饵料成本。在栽植莲藕前15d,施用发酵熟化的有机粪肥,每667m2用1500~2000kg。施用后深耕20~30cm,耕细耙平,进水5~10cm。连作藕田需先清除莲鞭、花茎、花梗等残留物。在放养小龙虾前15d,用生石灰60~80kg/667m2加水调配成溶液后进行全池泼洒消毒。在环形养虾沟和田间沟内移栽伊乐藻、种植轮叶黑藻等水草,水草面积占沟渠面积的30%~50%,清明(4月4日左右)前后投放部分螺蛳。
2.3 苗种放养
3月水下温度大于12℃时开始整塘栽种,每667m2栽种美人红藕种200~300kg,栽植间距60cm×50cm,一般藕种一次栽种可连续采挖3~4a。4~5月投放规格400只/kg的小龙虾4kg/667m2;7~8月,每667m2投放100~120只/kg小龙虾10kg。
2.4 饲料投喂
投饲量以藕田中天然饵料的多少与小龙虾的放养密度而定。投喂饲料遵守“早开食,开头少,中间多,后期少”的原则。6~9月是小龙虾生长期,日投饲量为虾体重的5%~8%;其余月份日投饲量为虾体重的1%~3%。饵料投在靠近环沟、水位较浅和小龙虾集中的区域,以利其摄食和方便检查吃食情况。
2.5 施肥和水质调控
施足基肥,依苗生长情况适时适量追肥,藕田生长期水位保持“前浅、中深、后浅”。荷藕萌芽生长期水位4~7cm,茎叶旺盛生长期水位12~15cm,幼虾放养时水位40cm,夏季水位最高,保持70~80cm,结藕期水位4~7cm,环沟正常水深保持在1.0~1.5m。6月后,要加强水质管理,每15~20d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为原水量的1/3,同时每20d泼洒一次生石灰水,每次每667m2用生石灰10~15kg。
2.6 病害防治
套养小龙虾的藕田一般病害不重,可人工拔除藕田的杂草。需使用农药时,应选择对小龙虾毒性较小的农药,施药时加深田间的水位,每次只喷洒一半藕田,剩下一半2~3d后再喷,使龙虾轮换躲藏。
2.7 收获
根据小龙虾生长情况和市场行情,春节后开始用地笼捕获小龙虾上市,捕大留小,6月初将大部分小龙虾捕尽,将极少部分小龙虾赶到四周环沟中。在藕终止叶出现后(终止叶的叶背呈微红色),基部立叶的边缘开始枯黄时,表明藕已充分成熟,即可采挖上市。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转自互联网,如涉及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告知本网处理。电话:010-6211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