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犁县是新疆有名的植棉大县,棉花生产2002、2003连续两年单产水平有较大幅度地提高,打破了本县植棉史上的最高纪录。2002年全县总植棉面积1.9万公顷,平均单产达1855.5千克/公顷,其中单产达2250千克的面积为0.7万公顷,单产达2700千克的面积为610.1公顷,单产3000千克的100公顷。2003年全县总植棉面积2.06万公顷,平均单产达1902千克/公顷,其中单产达2250千克的面积为0.99万公顷,单产达2700千克的面积为775.1公顷,单产达3000千克的面积为163.6公顷。与2001年相比,2002年单产水平提高了9.5%,总产增加了14.5%;2003年单产水平增加了11.8%,总产增加了22.7%。我们经过研究分析,在栽培技术上总结出以下要点:一、选择优良品种适宜尉犁县棉区生态环境、生产管理和栽培条件的品种为早、中熟、丰产、株型紧凑、叶片小而上举、宜于密植、茎杆较硬不易倒伏、侧生营养枝不易发生、生长稳健、吐絮集中、田间操作简单、衣分较高、纤维品质好的品种。在本县获高产且具有以上特点的品种有抗9、33B、冀-668等抗虫棉系列和中棉所35、中棉41等,这些优良品种在尉犁棉区一般单铃重5克左右、衣分40%以上、吐絮集中、叶片不易碎、蕾铃不易脱落(脱落率在50%左右,最多达60%),其纤维的籽穴少、籽粒硬。并具有前期生长缓慢,中后期生长迅速,对缩节胺和肥水条件比较敏感,霜前花率高等特点。二、高密度配置栽培经过试验、示范、推广总结,适合本棉区的高产高密度株行距配置为:140厘米宽膜一膜四行(55+30+45+30×9.5-11厘米),理论株数25.5万株/公顷;140厘米宽膜一膜五行,平均行距35×12.5厘米,理论株数24万株/公顷。这样的高密度配置获3000千克/公顷高产宜选在中等或中等以上肥力的田块,而实际收获株数在中等或中上等肥力田块,保苗宜在22.5~24万株/公顷。上等肥力田块保苗宜在18~21万株/公顷,其株行距配置除以上两种外,仍可保留原有的140厘米宽膜一膜四行(55+30+45+30×12.5厘米)的结构配置,即在原有密度的基础上增加40%~50%的收获株数。三、推广运用配方施肥在目标产量3000千克/公顷的高产田块重施基肥,有机肥作为底肥应不少于30吨/公顷或纯羊粪、油渣1.5~3吨,硫酸钾150千克,磷酸二胺450千克,尿素300千克等作为基肥深施,尿素300千克作为花铃肥追施,在二水和三水前开沟深施,深度10~15厘米,以减少氮的挥发,提高利用率。铃期在高产田普遍喷施二次叶面肥,以增铃重。四、坚持“早、轻、勤、活”的原则化控和适时灌水水控化控技术掌握“早、轻、勤、活”原则,忌多量少次使用。一般4~5叶期应及时化调,缩节胺用量7.5~12克/公顷,苗期化调控上促下,促根壮苗,以后每3个叶龄化控一次,用量前轻后重,在旺长前进行。在水分供应较好棉田缩节胺用量相对较多,蕾期化控防止旺长,控制营养生长,塑造个体株型,减少脱落。花铃期化调防止中空,协调果枝伸长,改善田间生态条件,提高成铃率,增加铃重。全期化调4~5次,可根据苗情、气候及肥水情况适时适量。用量225~315克/公顷。其中高产栽培品种中抗虫棉系列对缩节胺较敏感,总用量宜为200~250克/公顷。株高6~70厘米,叶片13~15片为宜,保持果枝数10~11台,单株成铃6~8个,节间控制在6厘米左右,并保持节间匀称。如果现蕾后及每次灌水前后调控措施未能及时到位,中后期就会形成疯长,荫蔽、中空,从而造成减产而未能达到高产目标。高产田的头水应适时、适量,坚持沟灌,由于高产田的群体较大,因此头水不宜晚浇,避免出现早旱现象,一般在开花前必须灌头水,第二水在头水后7~10天,二水与三水间隔可稍长,以免棉花疯长造成中空。高产田一般灌水4~5次,末水即铃水宜在8月15~20日结束。头水灌量宜为900立方米/公顷,二水灌量宜为1050立方米,三水及以后各水灌量宜为1200立方米。五、病虫害综合防治(1)秋翻冬灌,铲埂除蛹,可抑制各种病虫害越冬基数,减少了第二年的发生量。(2)运用种子包衣技术和引进推广优良的抗逆品种。(3)佳多频振式杀虫灯的使用。根据测报,在害虫发蛾高峰开灯可诱杀大量棉铃虫及其它蛾类害虫的成虫。(4)加强管理。科学合理配方施肥以减轻发病。棉花打顶整枝时,将顶尖集中带出田外处理,可消灭部分卵和幼虫。(5)采用生物防治措施,保护天敌,充分发挥以草养害,以害养益,以益控害的作用。(6)科学运用化防技术,对点片发生虫害、病害的棉田,根据情况进行点片防治,灌水不串灌,严格各种病虫害的防治指标,避免盲目施用化学农药。六、加强后期田管在棉花生长的后期,打顶要比普通棉田提前5天左右,严格遵循“枝到不等时,时到不等枝”的原则。7月10日前后应开始打顶;8月5日后,以花为界人工剪除空果枝、打群尖、去老叶、抹赘芽和推株并垄等,改善棉田通风透光条件,以促株型调控和中下部坐桃,防止烂桃,降低蕾铃脱落率,提高棉花品质,促早吐絮、早熟。通过合理田管,争取最佳三桃比例,高密度高产栽培中最佳三桃比例为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