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育过程:晋棉36号系山西省农科院棉花于1994年以多抗、广适、丰产、高衣分晋棉19为母本,与优质、抗虫品系运148为父本,经多年杂交、回交转育而成。1998年在病圃水地种植株行,1999年参加水地抗虫棉品比试验,2000-2001年边续两年参加山西省棉花新品种区域试验,2001-2002年参加山西省棉花新品种生产示范,2003年3月通过山西省审定并命名。2.特征特性:晋棉36号属中早熟品种,生育期124d左右。植株塔型较紧,株高80.5cm,叶片掌状较小,叶色深绿,株型清秀,透光性好,苗期生育较慢,后期发育快,上桃快而集中。第一果枝着生节位6-7节,主茎、果枝节间距短,叶层分布合理,单株结铃性强,上中下棉铃分布均匀,铃卵圆型,单铃重5.38g,衣指7.5g,籽指11.1g,衣分40.2%,抗耐枯黄萎病,吐絮畅而集中,易采摘,棉絮洁白有丝光。3.纤维品质:2001-2002年经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晋棉36号两年平均2.5%跨长29.4mm,整齐度83.9,比强度32.6cN·tex-1,伸长率7.5%,麦克隆值3.9,反射率77.5,符合纺织工业用棉要求。4.抗虫性:据2002年中棉所植保室测定,二代棉铃虫蕾铃被害率为25.59%,比对照HG-BR-8减退65.6%;三代棉铃虫,3龄以上幼虫存活率为零,3龄以上幼虫株率为零,评价为II级。5.产量表现:1999年参加所抗虫预试,在不喷药防治棉铃虫条件下,晋棉36号平均霜前棉868.9kg/hm2,较对照晋棉26增产36.5%,居参试品种首位;2000年参加省棉花新品种区试,据六点汇总,平均霜前皮棉1294.3kg/hm2,比对照晋棉26号增产23.57%,2001年继续参加该项试验,7点汇总平均霜前皮棉1435.5kg/hm2,比晋棉26号增产17.86%,比晋棉31号增产13.79%,两年13点次平均霜前皮棉1365kg/hm2,比对照晋棉26号增产20.71%,增产点次100%。6.适宜地区和栽培要点:6.1适宜地区:该品种适宜黄河流域、新疆棉区中熟或中早熟地区的中等肥力以上,新棉田地块和黄萎病轻的地夫种植,更易发挥其增产潜力。6.2渗浇底墒水,保苗全苗旺。沙壤地和壤土地棉田在播前10-15天每公顷浇底南水900-1050m3,粘土质地棉田宜采用播种后渗浇蒙头水450-600m3,其目的是适时早播节约用水,提高地温,防止种子在高湿低温下霉烂,造成出苗难及缺苗断垄,同时注意及时清除地腊上的泥土和腊间露地的中耕。6.3适时播种。生产上当5cm地温持续5天稳定通过11℃以上时,为腊棉播种时期,我区在4月上旬,当地温稳定通过14℃以上时为露地棉播种时期,我区在4月中旬。6.4合理密植定好苗。毛子播种期宜早于光子(硫酸脱绒籽)5天左右,中高肥力以上棉田,宜简化栽培,每公顷3.75万株,一般田5.25-6万株,旱碱以及坡耕棉田每公顷9万株。据田间出苗观察,常规品种比抗虫棉籽早出苗1-2天,苗期生长发育明显细长高大,叶片大,色泽淡,棉花顶端易受虫危害,定苗应掌握5叶定苗,易于拔掉杂朱,异型株和不抗虫棉株。6.5合理运第筹水肥。公顷产皮棉1500kg以上,肥料总投入量纯氮至少应达到150kg,P2O5 90kg,K2O120kg,N:P2O5:K2O应达1:0.6:0.8左右。要求纯氮每公顷50kg左右。连同磷钾肥一次性作底肥全部施入,剩余氮素结合浇花铃水一次施水。6.6科学治虫。抗虫棉不是无虫棉,在棉花生长发育过程中,除及时防治棉蚜、红蜘蛛等害虫外,当三代棉铃虫百株3龄以上幼虫达10头时,应用药剂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