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浅谈棉铃虫的防治

2019-01-04 23:40:38浏览:66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棉花是临西县的主要支柱产业,也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600h平方米左右,占全县农作
棉花是临西县的主要支柱产业,也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600h平方米左右,占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的百分之六十以上,年收入超过七百万元,农民人均收入百分之六十五以上来自棉花产业。但近年来棉铃虫给本县棉花生产带来了严重威胁,尤其是二代、三代棉铃虫对棉花蕾铃危害极大。一度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面对严峻的虫情形势,引起了我们的高度重视,为此我县采取了有效措施使棉铃虫发生危害的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确保了近两年全县棉花增产、农民增收。在实践中摸清了棉铃虫发生消长规律,制定了一整套综合防治措施。下面将我县制定的棉铃虫防治措施实践及防治经验作一总结:
    一、棉铃虫综合防治措施:
    1.利用棉铃虫在土内越冬时间较长,深度较浅,容易翻动的特点,通过深翻破坏蛹室,再经冬前灌溉增加湿度,可使大部分在地中越冬的蛹死亡。再配合春季铲埂灭蛹,可有效压低越冬基数。
    2.利用棉铃虫喜欢在玉米上产卵的习性,在棉田四周种植玉米诱集带,可有效减少棉田落卵量,并通过适时药物防治,可有效杀死虫卵,压低虫口密度。
    3.利用棉铃虫的趋光性,通过架设杀虫灯诱杀成虫,既消灭秋翻冬灌、铲埂灭蛹时遗漏的棉铃虫,又大量杀灭了以后羽化的一、二代蛾子,可有效降低棉田幼虫密度。
    4.在7月下旬对达到防治指标的棉田,及时用凯威168、赛丹、拉维因等农药进行防治,3天的防效均能达到60%以上,其中凯威168达到90%以上,取得了较好防治效果。
    5.注意抗虫棉周围其他作物田棉铃虫的防治。由于抗虫棉的抗虫性,导致棉铃虫向棉田外其他作物田扩散、聚集。而这些棉田外寄主往往被忽视。所以,在搞好棉田棉铃虫防治的同时,也要抓好周围作物田间防治,以便压低下代虫源基数,减少危害。
    6.用药要对路,品种要交替。在棉铃虫发生前期,应选用卵、虫兼治药剂;后期选用杀虫效果好的药剂;扫残时选用对大龄幼虫杀伤力强的药剂,而且不同品种的药剂要交替,轮换使用,以延缓害虫抗性发生。
    二、棉铃虫的防治经验
    1.及早着手,制定预案
    面对棉铃虫发生危害迅猛发展的势头,首先开展棉铃虫发生规律调查和防治技术的试验研究;二是加强虫情监测和预报,三是组织技术人员到外地考察并加强同科研部门、大专院校的联系,在此基础上制定棉铃虫综合防治实施意见和防治措施,从而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2.上下关注,领导重视
    棉铃虫的危害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新闻单位加大宣传力度,开辟了棉铃虫防治专栏,及时通报虫情形势,宣传防治技术;县、乡各级主管干部充分认识到预防棉铃虫的重要性,资金上重点倾斜,措施上重点落实;县主要领导经常深入田间调查研究,督察指导防治工作,保证了各项防治措施的落实。
    3.精心组织,措施得力
    加强组织领导,狠抓措施落实。县成立了棉铃虫综合纺织领导小组,并制定责任制,县乡村各级层层签定责任书,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局面,有力促进了防虫措施的落实。
    ①制定村规民约,实行统一联防。各乡镇结合实际,充分发动群众,制定村规民约,实行统一联防,有力地促进各项防治措施的落实。充分发挥党、团员、乡人民代表的模范带头作用,要求党、团员、乡人民代表每人交蛹二十头,机关干部、村组干部、妇代小组长每人二十头蛹,发动中小学生利用休息日铲埂拾蛹,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加快了工作进度,确保了铲埂灭蛹质量。
    ②加强科技培训,科学指导防治。农口部门和各乡镇组织技术人员,以棉铃虫综合防治技术、杀虫灯科学管理、维修等为主要内容,采取集中讲座与咨询问答、现场演示与实地传授相结合的方式对乡村干部和广大农户进行了防治技术培训。
    4.督促检查,狠抓落实
    县里抽调专人、专车组成棉铃虫放置督察组,在铲埂灭蛹、种植玉米诱集带、架设杀虫灯等棉铃虫防治的关键阶段,深入乡镇村进行巡回督促检查并实行通报制度,从而加快了工作进度,确保了防治效果。
    作者单位:河北省临西县农业局
(责任编辑:煜城)
下一篇:

棉花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方案

上一篇:

磷酸二铵增产明显,棉花多施真的不烧苗?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