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转基因抗虫棉”让中国找回尊严

2019-01-04 23:41:15浏览:931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4月下旬,位于我省安阳市的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简称中棉所),自建所以来首次成为中央各大媒体关注的焦点——由中宣部组
4月下旬,位于我省安阳市的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简称中棉所),自建所以来首次成为中央各大媒体关注的焦点——由中宣部组织的“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国家”专题报道组,对完成国家重点科技创新成果“转基因抗虫棉”的功臣单位和专家进行联合采访。“小小棉铃虫,一度令我们感到尴尬甚至屈辱。今天我们终于找回了作为中国科学家的尊严!”面对记者,中棉所副所长、转基因研究课题组组长、博士生导师李付广感慨万千。相关链接:棉花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是2亿棉农的重要经济来源,涉及到1900万纺织及相关行业工人的就业问题。2005年我国棉纺织品及服装出口创汇1152亿美元,占全部出口创汇额的15%。棉花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上世纪90年代以来,棉铃虫危害猖獗,每年给国家造成几十亿甚至上百亿元的经济损失。棉农每年防治棉铃虫由原来的二三次增加到20余次也无济于事,不仅增加了棉农的生产成本和劳动强度,还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损害了棉农的身心健康。据不完全统计,1992~1996年,棉农因防治棉铃虫而中毒人数超过24万人次。人们曾将棉铃虫放在农药原液中,它依然悠然自得。农工将从棉田捉来的活蹦乱跳的棉铃虫喂食自家的鸡,鸡却中毒而亡。能把人毒死的农药却毒不死虫子,不死的虫子却能毒死鸡,棉铃虫的抗药性让人恐怖和震惊,以至当时的农业部部长发出“悬赏令”:谁能治住棉铃虫,就奖谁100万元!相关链接:凭借其领先一步的高技术,国外抗虫棉于1997年顺利进入中国市场,1998年就占领了当年380万亩抗虫棉市场份额的95%,而国产抗虫棉仅占其中的5%,形势十分逼人。一旦外国利用其生产资料——棉种来控制我国的棉花生产,将严重威胁我国的棉花安全。发展国产转基因抗虫棉势在必行。“谁抢先占据棉花生物技术科技制高点,谁就有可能控制未来的棉花市场。”中棉所所长喻树迅说,在我国棉花生产正受到棉铃虫严重危害之际,美国一家公司提出以9000万美元价格转让转基因抗虫棉技术,但不转让其专利权。对此,中国科学家郑重向有关部门建议:“与其在没有专利权情况下重金购买,不如投入资金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转基因抗虫棉。”不久,中国农科院科学家采用基因工程技术方法,成功研制出新型融合单价Bt抗虫基因,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拥有抗虫基因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继而又成功研制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双价抗虫基因(Bt+CpTI)。2002年,中棉所牵头建立了棉花规模化转基因技术体系平台,创造性地完善和建立了农杆菌介导法、花粉管通道法、基因枪轰击法3种高效转基因技术方法,并创建了在国际上可同时利用3种方法快速获得转基因抗虫棉花新材料的唯一技术平台。目前,该所已获得转基因抗虫棉花材料数万株,筛选出有利用价值的种质新材料2000余份,其中600余份已提供给育种家选育新品种,并从中直接育成抗虫棉花新品种10余个,累计培育新品种20多个,加快了国产抗虫棉的研发进程。该项成果于2005年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棉所还在我国三大棉区分别与地方合作,通过优势互补成立了8个区域性合资公司,形成了以中棉所为研发中心的遍布全国的产业化体系,建立了抗虫棉新品种示范点200多个,促进了国产抗虫棉的快速发展。至2005年,国产抗虫棉已累计推广9000多万亩,市场份额占到70%,创造社会效益、经济效益150多亿元。国产转基因抗虫棉的大面积种植,使猖獗一时的棉铃虫危害得到有效控制,农药用量减少60%~80%,大大减少了人畜中毒事件,棉农的劳动强度和防治成本明显下降,棉田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相关链接:转基因抗虫棉是我国商品化最早、面积最大的转基因作物,是我国转基因植物应用最成功的代表。至2005年已有20多个国产抗虫棉品种获得了农业部颁发的生产应用安全证书,并通过国家审定。国产抗虫棉的产量通常能增产10%~20%,纤维品质与常规棉相当或有所提高。中棉所41、45等多个棉花新品种被列为国家重点推广品种,并获得国家新品种补助。
(责任编辑:叶编)
下一篇:

正值棉花备播时造墒保苗最当紧

上一篇:

怎样贮藏棉花种子?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