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种抗虫棉还需防治棉铃虫

2019-01-04 23:43:45浏览:562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最近以来,冀中南棉区农民普遍反映,抗虫棉表现抗虫性不强甚至不抗虫。是抗虫棉真的不抗虫了吗?答案是否定的。我们应该

    最近以来,冀中南棉区农民普遍反映,抗虫棉表现抗虫性不强甚至不抗虫。是抗虫棉真的不抗虫了吗?答案是否定的。我们应该了解抗虫棉的抗虫特性和特点,以便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

一、抗虫特性  转Bt基因控制合成的Bt蛋白杀虫性较为单一,只对鳞翅目害虫毒杀效果显著,使棉铃虫聚焦后中毒死亡或生长发育严重受阻,从而控制了棉铃虫的发生为害。在正常条件下其抗虫基因能得到较好地表达,有较强的抗虫能力,但抗虫棉并不是无虫棉,仍需因地制宜地进行防治,否则也会造成危害。

二、抗虫棉的国家标准  国家对是否是抗虫棉和抗性分级有以下规定:一是毒蛋白含量标准,棉田随机取棉株顶部第二、三片真叶化验其毒蛋白含量,200以上为抗虫棉,400以上为高抗;二是二代棉铃虫蕾铃被害减退率标准,在不用药剂防治的情况下,抗虫棉比常规棉的蕾铃被害减退率达50%~60%为抗级、60%~80%为高抗级;三是三代棉铃虫室内养虫试验死亡率标准,采集棉株顶部第二片真叶进行养虫试验,幼虫校正死亡率40%~60%为中抗、死亡率60%~80%为抗级、死亡率80%以上为高抗;四是田间抗虫株率的标准,采取田间随机取样,抗虫株率达90%以上确认为抗虫棉,95%以上则达高抗级标准。由此可见,抗虫是相对的。

三、抗虫棉抗虫表现不佳的原因  在一般情况下抗虫棉的抗虫基因能够得到充分表达,对棉铃虫有较强的抗性,但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有时抗虫基因不能充分表达,从而使抗虫能力减弱或丢失,造成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品种变异,由于抗虫棉的选育多采取杂交、转育等方法育成,因此一般后代都有分离现象,加之棉花有3%~5%的自然串花现象,再加上高温、干旱等因素的影响,田间很容易出现不抗虫单株。二是品种退化,抗虫棉品种选育后,如果不连年进行选择和提纯复壮,就会发生退化,抗虫能力减退。三是气候和栽培条件的影响,在正常气候和栽培条件下,抗虫基因能够很好地表达,但在高温、干旱,或由于营养失调发生徒长的情况下,抗虫基因表达不佳或沉默,从而降低或失去抗虫性。

四、棉株各器官的抗虫能力不同  通过科研单位鉴定棉株各部器官的抗虫性强弱顺序是:嫩尖大于嫩叶,嫩叶大于老叶,叶大于蕾,蕾大于花。棉花蕾和花的抗虫能力较差,所以棉铃虫卵如果产在蕾和花上,棉铃虫就容易存活下来,对部分棉株造成危害。

五、“自然法则”的影响  由于抗虫棉的长期种植和单一推广,受自然选择法则的影响,容易产生抗性棉铃虫,抗虫棉对抗性棉铃虫降低或失去抗虫效率。

综上,抗虫棉并不是无虫棉,仍需在棉铃虫发生期间及时进行田间检查,一旦达到防治指标就要抓紧防治,否则错过防治关键时期就要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如棉田发现个别不抗虫的分离变异株可拔除,以防在此棉株上长大的棉铃虫转移到相邻棉株上危害。棉铃虫防治的关键时期在产卵高峰期过后三天,在幼虫孵化盛期进行;二代棉铃虫的防治指标,百株落卵量20粒以上,百株三龄幼虫5头以上要立即进行防治,一般防治1~2次,大发生年防治三次;三代棉铃虫百株落卵量50粒以上、三龄幼虫10头以上就要立即防治,一般防治2~3次。

防治时应避免单一用药,以免防效不佳,注意交替混合用药。使用新型农药时,应弄清其有效成分和含量,并按照说明用药。喷药时间应控制在上午10点以前和下午5点以后。且喷药时不宜行走过快,喷洒要均匀,确保防治质量。

(责任编辑:煜城)
下一篇:

给棉花科学施肥

上一篇:

棉花育苗移栽技术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