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部分棉田早衰现象有加重趋势,棉花早衰问题已成为制约我省棉花单产进一步提高的主要因素。据2010年调查结果显示,棉花早衰可降低产量15%左右,严重时达到20%以上,同时棉花的品质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影响了棉花价格,降低了植棉效益。分析棉花的早衰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对提高棉花生产水平有重要意义。一、症状 7月底至8月中旬在高温、干旱的条件下,棉花顶部叶片、叶脉间逐渐失绿,转为紫红或红褐色,8月中旬开始有叶片褐变、干枯,轻者减产5%~15%,重者减产20%以上。 二、发病规律 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灌溉期内大量积水或受红蜘蛛、蚜虫危害严重的地块易发生早衰;土壤板结、通透性差、根系发育不良、根系分布浅根量小造成晚发、生长不足的棉田易发生早衰;种植年限短的棉田早衰现象发生时间晚且症状轻。三、影响因素 棉花生长中后期营养生长失调,中后期脱肥或营养生长滞缓造成早衰。棉花生长后期如遇高温、干旱等不良气候条件,导致棉花根系活动下降,抗逆能力减弱。6月下旬后的伏旱紧接着秋旱,降雨量偏少的话,高温持续时间长对棉花生长危害大,相当一部分棉田都在此阶段落叶落桃,枯黄萎病加重,引发早衰加快。土壤肥力低的棉田棉花伏桃不足,秋桃也未补上,易早衰;偏施氮肥和磷肥的棉田因缺钾,凋枯伴生严重,花铃肥投入不足,棉花自身缺乏后期生长能力,特别是早发棉田,由于坐桃较早,负荷较重,如果不重视后期的水肥投入,更易早衰。四、预防措施1.晚发弱长型预防。在多施用有机肥、秸秆还田、深耕深松的基础上。对土壤板结,通透性差的棉田,棉苗现行后及时早中耕,以后每隔10天再分别中耕2次,共3次中耕,连续进行松土、保墒、提温,加快棉花的生长速度。 2.徒长早衰型预防。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及品种特征,推广平衡施肥技术,使棉花各生育期所需养分能及时、足量、均衡地得到供给。合理灌水,坚持头水看天、看地、看苗情长势,点片旱、点片灌、点片不旱延迟灌,把握见花灌头水的原则,灌水要严格控制水量,以保证田间湿润不旱不涝的原则,8月下旬根据棉苗的生长势适时停水。促控结合,促进棉花根系发育,是高密度条件下有效防治早衰的关键。抓住盛蕾、初花期地表土壤含水量迅速下降的特点,适当控制水肥,进一步促使棉花深扎根,协调棉花的生殖生长与营养生长的关系;使光合产物不但能满足根系以及叶片的需要,而且能满足大量开花结铃的需要;使叶片大小适中、叶色深绿,果枝有一定补偿能力。3.失调早衰型的预防。进一步加强田间管理,棉花生长中期视其长相,适当追施花铃肥(追施复合肥8~10公斤/亩),并且每隔10天左右叶面喷洒EM原露80克/亩,加磷酸二氢钾150克/亩、尿素500克/亩、水40公斤/亩混合后叶面喷洒3次左右,在红蜘蛛等虫害发生达到防治指标时,可将上述3种叶面肥与杀虫剂混用,能起到既治虫又追叶面肥的省工省时双重效果。4.病变早衰型的预防。合理轮作倒茬,深耕改土、秋耕冬灌,改良棉田生态环境。选择抗病品种,创造合理的生长环境,减少不良环境因素影响而导致的病害加重;合理补施钾肥,以增加棉株的抗病能力,从而提高产量和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