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6月份以来,早播和早发棉田陆续进入现蕾期,棉株由单纯营养生长转入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这一阶段棉田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协调好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既不能让生殖生长提速而减缓营养生长,又不能使营养生长过旺而影响生殖生长。同时搞好病虫害监测与防治,力争把病虫为害减少到最低限度。
(一)加深中耕。中耕可加深到8-10厘米,既可增强棉株的抗旱能力,推迟第1次浇水时间,又可控制旺长棉田的生长速度。6月中旬后可陆续揭去地膜,中耕小行。第1次宜浅,避免伤根太多;第2次加深,促根下扎。据实践证明,揭膜时两人将株间地膜由外侧向内侧划破,再有1人将地膜拉出,3人1天可完成4、5亩。准备浇水的可结合中耕进行第1次开沟培土。
(二)追肥浇水。棉花现蕾后,适时适量浇水有增产作用。要浇小水或隔沟浇,亩灌水30方左右,浇后及时中耕。一些专家提示,初发枯萎病的棉田结合浇水亩施尿素5-7.5公斤,利于病株恢复生长。底肥未施用钾肥的棉田,可再追施优质钾肥7.5公斤。
(三)酌情化控。对于旺长棉田,于蕾期进行1-2次轻量化控,每次亩喷缩节胺0.3-0.5克,可保持地上部稳长,促使根系健壮生长,有益于壮棵防病。据笔者近日对吴桥、景县13块会员组长棉田调查,平均亩留苗3139株,最高的4537株(沙土地),最少的2498株(欣杂1号);平均行距78.2厘米,最宽的为1米等行距。虽然留苗密度比往年有所降低,但若做到主动管棉,必须从蕾期开始运用化控手段塑造好株形。
(四)严防盲蝽。现在多数棉田都发现了棉盲蝽活动及为害,大部分是刚由树木和草丛迁飞到棉田的成虫,主要受害症状是嫩叶上出现黑点或褐斑,靠近地边的棉株上则兼有若虫活动。随着棉株长大、杂草枯黄和盲蝽羽化的加快,如条件适宜,棉盲蝽有爆发的可能。要立即做好打阻击战的准备,一旦发现立即喷药除治,力争不让雌成虫在棉株上产卵繁衍。棉田边的杂草予以除净或喷药灭源。这一阶段要密切监测棉田虫情变化,掌握主动。如果成虫在棉株上产卵繁衍,造成世代重叠,将给治虫带来被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