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大岩桐

2019-01-05 14:59:16浏览:1018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英 文 名:Gloxinia学 名:Sinningia Speciosa原 产 地:巴西热带草原科 属:苦苣苔科,大岩桐属特 性:多年生球根花卉。

    英 文 名:Gloxinia

学 名:Sinningia Speciosa

原 产 地:巴西热带草原

科 属:苦苣苔科,大岩桐属

特 性:多年生球根花卉。性喜冬季温暖而夏季凉爽湿润的环境。生长适宜温度为18~25℃,不耐低温,能耐35℃以上高温。自然气温条件下,3月下旬至4月中旬播种,8月至11月上旬持续开花,是国庆用花的理想品种。其花色艳丽、花期长。因其开花时正是夏季高温,适宜花卉较少而倍受花卉生产、消费者的青睐。

大岩桐的进口种子发芽率高、出苗整齐、品种丰富,在目前园艺生产中被广泛使用。市场上较易得到且常用的品种有:

重瓣大岩桐(Gloxinia-double),主要有锦花系列和神秘系列。锦花系列的重瓣率达90%以上,是目前重瓣率最高的系列。株高15cm,花径8cm,此系列品种最为畅销。神秘系列的重瓣率60%左右,株形较矮,开花较早,有粉红、紫色等。此系列价格较便宜。

单瓣大岩桐(Gloxinia-single),主要有灿烂系列、花神系列和迷你系列。灿烂系列的主要花色有混色、蓝色、红色白边、绯红色,花期较其他品种早10天。花神系列的主要花色有樱桃红、紫红、淡紫色、西瓜粉、红丝绒、白丝绒。迷你系列的主要花色为混色。

播种/育苗:大岩桐的种苗生产有播种、球根萌芽、扦插、组培等几种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各自的经营特色,都能使不同类型的生产获得成功。其繁育方法分列如下:

一、播种育苗

大岩桐种子的发芽适宜温度为21~25℃。自然温度下,一般3月中下旬至4月中旬播种,如有发芽室及温室温控设施,则可根据预定苗期或花期来确定播种时间。

大岩桐每克种子有25000粒,十分细小,播种时对基质、温度和湿度的要求甚高。为保证较高的成苗率,在基质选用上尽可能采用进口专用育苗泥炭。基质铺平育苗盘后,用细喷头慢慢浇透基质,1小时后再下种。下种时事先要分匀每张育苗盘的播种量,少量多次均匀的撒播于基质表面,播后不用覆土,做好标记置于发芽室或温室苗床架上。如是发芽室,设置成23℃的温度和90%以上的湿度。如是温室苗架上,则需在育苗盘上用地膜等物覆盖以保持基质较高的湿度。同时要有一温度计,在温度偏差较大时及时进行调节。

播种后约15天(温室条件要3周),细小的子叶从种皮中露出,出芽会陆续有几天。当有20~30%的种子出芽时,把育苗盘移到大棚温室。此时根系和子叶十分嫩弱,周围环境应保持较大的湿度和较弱的散射光(5000Lux以下)。基质水分不能经常保持饱和状态,要有一定的孔隙空气,每10天可施一次含氮50ppm的20-10-20液肥。此后的2~3周幼苗生长缓慢,管理要特别精心。在长有2~3对真叶时进行定苗。定苗选用消毒后的国产泥炭和128孔穴盘。定苗后要逐渐控制基质水分,降低空气湿度,增加到10000Lux左右的光照。施肥浓度提高到75~100ppm,同时注意病虫害的防治。定苗后种苗生长很快,从播种到成苗,一般需50~90天时间。

二、球根育苗

球根育苗是利用上一年植株生长过程中根与茎之间形成的球根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萌出新芽进行培育的过程。与播种育苗相比,球根育苗有下面几个特点:①所利用的球根可以是上一年未能销售的植株,降低了部分生产成本;②利用球根育苗可以在4月份出苗,6月份出花,比子播苗提前了2个月;③球根育苗长势不如子播苗整齐,不适合规模化生产。

球根育苗要点:到11月,最低气温低于10℃,植株生长开花不良,长势减弱时,控制基质水分,待地上部分干枯后,去除地上部分,将球根置于干燥处保存。到翌年3月,将球根直接种于花盆中,浇透水,在20℃温度下,1个月后球根将陆续萌出新芽。萌芽后,留一个主芽,抹除侧芽,侧芽多会影响株形。

三、扦插育苗

利用大岩桐生长植株或球根萌出的芽在泥炭和珍珠岩对半的基质中扦插,亦能很快成苗。扦插育苗同样有生长周期短、长势不整齐的特点,不适合规模化生产。扦插育苗要点:选择健壮、不徒长、大小均一的插穗,将大张叶剪半,基质不能太湿。

四、组培育苗

将大岩桐生产过程中的优良植株进行组织培养,可以在预期的时间里生产出大量的组培苗。组培苗具有出苗时间可控、规格整齐等特点,适合规模化生产,但与子播苗相比,成本偏高。

种植/上盆:大岩桐假植后,128孔穴盘内的根系长完整后就要上盆。上盆可选用12~15cm的塑料盆。基质选用6份的国产泥炭、2份的粗粒珍珠岩、2份的粗粒蛭石混合而成。然后每方混合基质中加入2kg的钙镁磷肥,用蒸汽或药物消毒后再上盆。种苗上盆时要保持种苗的端正和深浅适宜,上盆后立即浇透水一次。光照调节:大岩桐的生长适温为18~25℃,在这个温度段内,一般不需遮荫,要给予充足的光照,使植株保持较高的光合速率。冬季光照不足时,尚需加光,保证每天光照不少于8小时。

温度控制:在6月下旬至9月上旬经常会有超出30℃或35℃的高温天气,这时需用一层或二层遮阳网来遮荫,以达降温目的。如有可能,用微雾降温,则效果更佳。高温对大岩桐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但若管理得当,不会有太大的危害。不过高温期间的花期很短,所以最好控制在9月中下旬开花。如要在秋冬季开花,则需将温室温度维持在15℃以上。

栽培管理:子播苗一般在5~6月上盆,此时的气温最适合大岩桐的快速生长。上盆一周后就会有许多新根长出,此后的每周可随水浇施含氮150ppm的20-10-20水溶性肥料,为补充CA的吸收,可间隔浇施含氮100ppm的14-0-14水溶性肥料。施用一段时间后视植株长势情况可适当增加或降低液肥浓度。大岩桐根系属细弱型,在生长的前期要保持基质一定的干燥度,不能经常太湿,以促进根系的健康发育。在根系欠发达时,如已到施肥时间,但基质仍较湿,可推迟1~2天施肥。

日常浇水要控制在上午10点之前,大岩桐叶片密被绒毛,能吸附较多水分,极易感染病菌和被中午太阳灼伤。从根系的生长情况可以判断浇水是否得当:正常情况下,新根长出基质碰到盆壁后会沿基质外围笔直向下生长,基质外围的上下部位都有类似根系,细根网状盘绕,并且是白色的。如果基质外围底部根系很多,上部较少,说明日常浇水偏少,根系朝底部有水的基质生长;如果基质外围上部的根系很旺盛,底部稀少,说明日常浇水偏多,底部因水分多而空气不足,抑制了根系的生长。

病 虫 害:猝倒病是大岩桐出苗后定苗之前最易发生的病害,大植株也会感染。猝倒病一般都是因基质消毒不彻底而感染给植株的,所以要严把基质消毒关,施用立枯净等药物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在浇水偏多,根系差,植株脆弱的情况下,植株感染细菌发生软腐病的概率也会增加,要及时用铜制剂或农用链霉素等药物防治。危害大岩桐的虫害主要有营养生长期的尺蠖、夏季高温期的螨类等。

在为防治这些病虫害而喷药时,要选择阴天、早晨或傍晚进行,千万不要在有阳光照射的时候喷施,否则会给植株带来意想不到的伤害。另外要仔细观察喷药效果,及时调整用药。

出圃质量:大岩桐出圃前应进行炼苗,炼苗过程大约持续1~2周。应加强光照和通风换气,使植株经受锻炼,以免产生盆花售后因环境不适应而影响生长开花。对水肥进行适度的控制,并控制幼苗高度,叶面喷施钙镁肥料,使叶面浓绿,提高幼苗抗性,并摘去黄叶、病叶。出圃时要求植株健壮,颜色正常,一般呈深绿色。且顶芽正常,根系白净,无黑褐斑点,植株高度相当,株型紧凑。

(责任编辑:小城)
下一篇:

立金花

上一篇:

日影兰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