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科学选购小麦种

2019-01-05 15:42:58浏览:531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道出了种子的重要性,小麦要想高产,选种是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然而现在的麦种经销市场仍然存在不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道出了种子的重要性,小麦要想高产,选种是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然而现在的麦种经销市场仍然存在不严谨、不规范、不科学的现象。一些经销商不具备专业技术知识,不了解和掌握种子特点及其生物学特性,不考虑适种区域,盲目营销。农民朋友如果听信经销商不客观、错误的推销宣传,盲目购买不适宜当地气候、栽培、生物环境等生产条件的品种,就很容易造成小麦减产减收。就算是一个适栽区广、稳产高产的优良品种,也有适宜性和局限性,而且一个适宜所有小麦产区种植的“全能”品种是不可能存在的。因此必须以科学、严谨的态度,了解和掌握小麦品种生物学特性,并且要根据我市的气候、栽培、生物三大因素选择适栽对路品种,才能达到小麦稳产、高产、增产增收的目的。

下面介绍几个小麦选种过程中的误区。

1、片面求新求异

新品种是指经过试验多年,检验后一切达标,并经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在产量、品质、抗性等方面表现优异的品种。但是市场上一些单位和个人往往将刚培育出来、未经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的品系以新品种的名义进行宣传推销,有的甚至将已淘汰的品系也当做新品种进行推销,一旦农民朋友购买,就会造成损失。对此,农民朋友需要克服盲目求新的思想,不要受片面宣传的影响,要认真仔细了解品种的审(认)定编号等证明材料,防止引进未经审定的品种,以免给生产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2、盲目追求大穗型品种

大穗型小麦一般来说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但并不是说种植大穗型小麦一定能高产。这是因为小麦品种具有地域性,各地的气候、栽培条件不同会使同一个小麦品种在各地的表现不尽相同。而且每个品种都有其适应的地力水平,高肥水品种只有种在高肥水地块才能发挥增产潜力;如果在中低产田种植,往往表现早衰、干枯、籽粒不饱满、出粉率低等,产量上不去。同样,中肥水或旱地品种种在高肥水地块,因其增产潜力有限,往往发生倒伏现象,产量也上不去。对此农民朋友需要根据当地生产生态条件,选择当地农技推广和农业管理部门公开推荐的小麦良种,对于某些种子公司只推介品种,而不讲适应范围的,切勿轻信。另外引进外地品种时要坚持先试验、后推广,以免造成损失。

3、盲目追求产量

小麦籽粒品质直接关系到小麦生产的经济收益,影响面粉及其制品的质量和食品工业的效益。但不少地方在选择小麦品种时,往往只看产量水平,不看品质指标,结果生产出来作为商品粮出售时,其价格与优质小麦相比差出较大。对此农民朋友要根据农业管理部门的推荐,综合考虑地力条件、产量水平、籽粒品质以及当地的食品加工需求,选用产量高、品质好、抗逆性强的优质小麦品种。

因此,小麦种选购时一定要认真阅读小麦种的品种介绍,并向当地农业技术推广和种子管理部门认真进行咨询,在选购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坚持品种审定原则,克服盲目求新思想

目前我们国家实行国家和省级两级审定,在审定之前,国家或省级品种审定委员会都要组织相应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并进行连续的品质测定。一般经过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品种丰产性、适应性相对较好,品质性状相对稳定,并且在品种审定公告中都会介绍品种的特征特性、栽培中应注意的问题以及适应区域和品质状况,所以一定要选择审定过的品种。通过审定的品种都有审定编号,在选购时,一定要看清该品种是否有审定编号,在我市要选择山东省审定的品种,如选择国家审定的品种,一定要看清适种区域是否包括山东省。

2、根据栽培条件和耕作习惯选用品种

力争做到良种对路,良法配套。小麦良种的丰产性与栽培条件密切相关,因此选用品种时首先要考虑本地的生产条件和生产水平。在水肥条件好、生产水平高的地区,应选用耐肥抗倒、增产潜力大的高产品种。在肥水条件差的沙碱地应选用耐旱、耐瘠能力强的品种。在复种指数较高的地方,一般要选晚播早熟品种。在间作套种区要求株型紧凑、矮秆抗倒的品种。同时,选用品种应注意分析本地病虫、自然灾害特点,选用的品种,必须对当地主要自然灾害(寒、旱、湿、干热风、穗发芽等)以及病虫害有较强的抗耐性,以达到丰产丰收之目的。

3、选用品种要综合评价,全面衡量品种的综合性状和稳产性

不单纯以试验中的产量高低和长相好坏取舍品种,不唯抗病、恐病、见病就全盘否定,片面追求免疫品种,要全面衡量品种的综合性状和稳产性。所选择的良种应该是优点多、缺点少,特别是综合性状优,遗传基础丰富,对主要病害具有较好的耐病性和抗病性,抗主要自然灾害、产量高而稳。即群众欢迎的“丰年大增产、平年小增产、灾年不减产”的品种。
(责任编辑:叶编)
下一篇:

辣椒精品--春研神龙

上一篇:

辣椒精品--特长春辣12号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