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夏玉米提前上市,加之临储仍持续到货,深加工企业货源充足,收购价格持续回落。与之相比,东北玉米价格下行压力较小,新季玉米集中上市后,甚至可能出现新陈“无缝对接”的局面。
至上周末,今年国家临储玉米开拍以来累计投放18007万吨,实际成交7922万吨,平均成交率44%,加工企业及贸易商仍踊跃采购临储玉米。当前采购的玉米出库预计在10~11月,届时将出现新陈玉米共同供应市场的情况,一定程度上压制新玉米价格。
华北新玉米提前上市
今年河南省大部分地区夏玉米收获期较常年提前2~5天不等,山东部分地区提前5~14天不等。主要因华北部分地区夏玉米播种提前,播种以来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日照偏多,充足的光热条件利于光合物质积累,促进玉米提前成熟。
华北地区此前有少量春玉米供应市场,夏玉米又提前上市,加之临储玉米仍持续到货,深加工企业货源充足,不断下调收购价。其中,山东寿光近两周累计每吨下调110元,其他地区每吨下跌20~50元。目前大多数企业收购新陈玉米基本无价差,少数企业新陈价差为每吨20~40元。
截至9月19日的一周,山东德州深加工企业14%水分二等新玉米挂牌收购价每吨为1850~1870元,新陈玉米价格基本一致,新玉米价格比上周每吨下跌30元,比上年同期每吨上涨80~100元。
河北秦皇岛新陈玉米统一挂牌价为每吨1780~1800元,与上周基本持平,比上年同期每吨上涨50至70元。河南漯河新陈玉米统一挂牌收购价为每吨1900元,扣水扣杂较为严格,比上周每吨下降20元,比上年同期每吨上涨80元。
在新玉米即将大量上市的预期下,短期内华北地区玉米价格走势仍将偏弱。9月底新季玉米集中上市后,新陈粮共同供应市场,跌速将加快。
考虑到今年华北地区玉米有减产预期,价格下跌幅度有限,预计跌幅在每吨50~100元之间。
东北价格下行压力小
本周东北地区大部分仍以临储玉米供应为主,少数地区有新季玉米上市。9月19日,辽宁铁岭14%水分二等新玉米收购价为每吨1720元,比去年开秤价每吨高100元;锦州港14%水分二等新玉米收购价为每吨1800~1820元,比陈玉米每吨高20~30元,比去年同期每吨高100~150元。黑龙江哈尔滨三等拍卖玉米出库价为每吨1580~1630元;吉林长春每吨1620~1670元,内蒙古通辽每吨1680~1730元,均与上周持平。
与华北玉米相比,东北玉米价格下行压力较小。一是当前东北玉米价格已处于较低水平;二是今年辽吉玉米有减产预期,优质玉米供应减少;三是新年度玉米深加工产能预计扩张1500万吨以上,且集中在东北地区,10月后新增产能将陆续投入运行,深加工企业对玉米的需求将不断增长。因此,新季玉米集中上市后,东北玉米价格受到的冲击将不如华北地区,甚至可能出现新陈玉米“无缝对接”的局面。
霜冻对单产影响较小
9月7日~10日,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北部的草原森林区及其边缘部分地区出现初霜冻,其中黑龙江部分地区早霜较往年偏早。据了解,黑河、伊春北部、齐齐哈尔北部局地有清霜,其中海拔较高地区有霜冻。
对于玉米而言,如果在灌浆期遭受早霜冻,不仅影响品质,还会造成减产。当气温降至0℃时,玉米会发生轻度霜冻,叶片会变黄,影响光合作用,玉米灌浆缓慢,粒重降低;如果气温降至零下3℃,就会发生严重霜冻,灌浆被迫停止,常常造成大幅减产。
此次霜冻主要出现在林区和牧区,仅草原和林间及其边缘地区的大豆、玉米等农作物遭受低温冻害。据气象部门不完全统计,上述地区农作物受灾36.15万公顷。黑龙江西北部9月15日~17日出现霜冻,但主要位于林区,对农区影响不大。截至目前,东北霜冻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较小。
目前来看,今年黑龙江及内蒙古地区单产形势良好,辽吉地区单产水平将低于去年,东北三省一区总体产量仍然增长。国家粮油信息中心9月份预计,东北三省一区产量为9396万吨,比上年增长111万吨;华北地区单产水平预计小幅下降,冀鲁豫三省产量预计为5443万吨,比上年下降45万吨。2018年/2019年度全国玉米产量预计为2.165亿吨,比上年增长61万吨。
单产上调打压美盘期价
截至9月18日的一周,CBOT玉米期货市场12月主力合约报收343.25美分/蒲式耳,比上周下降23.5美分/蒲式耳,降幅6.4%。本周CBOT玉米价格持续下跌,创下今年以来的价格低点。
美国农业部9月供需报告预计,2018年/2019年度美国玉米平均单产将达到创纪录的181.3蒲式耳/英亩(合11.386吨/公顷),比上月预测上调2.9蒲式耳/英亩;2018年/2019年度全球玉米期末库存为1.57亿吨,比上月预测上调150万吨。
本周,美国中西部地区玉米收割工作全面展开,进度快于往年,目前收获结果显示单产强劲,也进一步压制CBOT玉米期货价格。随着美国玉米收割工作继续推进,季节性供应压力来临,CBOT玉米期价预计将维持低迷走势。
谷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