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我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又有了新的梦想,希望新研发的由野生水稻28年培育而成的海水稻能破200公斤的亩产,那么,什么是海水稻呢,我国为什么要研究这种水稻品种,这是什么时候发现并开始研发道路的,有什么新突破呢?下面山村小编带您一起认识一下这个新的水稻品种。
由野生水稻28年培育而成的海水稻
什么是海水稻?
海水稻是耐盐碱高产水稻,能够在海水中生长的水稻。在现有自然存活的高耐盐碱性野生稻的基础上,利用遗传工程技术,选育出可供产业化推广的、盐度不低于1%盐度海水灌溉条件下、能正常生长且产量能达到200-300公斤/亩的水稻品种。
“海水稻属于比较能够忍耐盐碱、对于受淹的行为也比较高,专家组多觉得是一个分厂特别的水稻特性资源,拥有非常高的科学调研和可利用的,主张国家加强对海水稻资本的全部维护,并大力支持开展系统研讨。”日前,在广东省湛江市举行的农业部海水稻专家现场调查会上,海水稻调查专家组组长、福建省农科院原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手捧稻穗激动地说。
“海水稻并不咸,它和普通水稻一样,有好吃的,也有不好吃的。”袁隆平介绍,从经验来看,碱性环境下生长出来的水稻口感会好一些,因为海水稻不生病虫害,不需要打农药,在滩涂状态下自然生长,用的化肥较少,所以是天然的有机食品。
生长习性:涨潮后海水稻就会被淹没。正值灌浆期的水稻,稻穗青白色,高1.7米。
生长习性:涨潮后海水稻就会被淹没。正值灌浆期的水稻,稻穗青白色,高1.7米。
为什么要研发海水稻?
目前,我国内陆还有15亿亩盐碱地,其中有两亿亩具备种植水稻潜力,我国咸水湖泊储水总量超过淡水湖。袁隆平解释:“主要考虑到我国耕地资源不多,却有不少盐碱地。”
2016年10月14日,胶州湾北部设立30亩海水稻科研育种基地,项目启动资金1亿元。按照每亩产值200-300公斤计算,可增产粮食500亿公斤,多养活约2亿人。
海水稻的发现过程
1986年陈日胜在罗文烈教授带领下,普查湛江红树林资源时,在遂溪县城月镇燕巢村海边发现一株比人还高、看似芦苇但结着穗的水稻。穗子顶上有一小撮寸把长的芒刺,把穗子里的果实剥开是红颜色的像米又像麦的颗粒。[2] 当时罗教授叮嘱他收下522粒种子进行繁育,将海水稻种子延续至今。
海水稻签约仪式
研发与签约落户
2016年10月12日上午,随着袁隆平院士领衔的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在李沧区的签约落户,标志着青岛的“盐碱地”也可变身“良田”。袁隆平院士表示,将在3年之内,研发出亩产300公斤的海水稻,
2017年4月播种,2017年秋天收获,让青岛市民代表明年秋天就可以品尝上海水稻。而袁隆平院士本人每年至少有3个月时间在青岛做海水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