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水溶肥料的科学施用法

2019-01-05 23:02:49浏览:791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近年来各种水溶肥料陆续上市,不少农民和肥料营销商询问水溶肥料的特点和施用方法,特请专家解答。供参考。  问:什么是水

  近年来各种水溶肥料陆续上市,不少农民和肥料营销商询问水溶肥料的特点和施用方法,特请专家解答。供参考。


  问:什么是水溶肥料?都有哪些类型?国家或行业标准对产品质量有何要求?


  答:水溶肥料是指经水溶解或稀释,能用于灌溉施肥、叶面施肥、无土栽培和浸种蘸根等用途的液体或固体肥料。中国是一个水资源紧缺的国家并强调水肥一体化管理,因此开发和合理施用水溶肥料具有重要意义和广阔发展前景。产品类型可分为大量元素水溶肥料、微量元素水溶肥料、含腐植酸水溶肥料、含氨基酸水溶肥料等,中国农业行业标准对相关肥料的质量有明确的要求。


  大量元素水溶肥料指以氮、磷、钾为主要成分,添加适量微量元素的液体或固体水溶肥料,其产品质量需遵从农业行业标准NY1107-2006。该标准规定,固体产品的大量元素含量不得低于50%,微量元素含量不得低于0.5%;液体产品的大量元素含量不得低于500克/升,微量元素含量不得低于5克/升。


  微量元素水溶肥料指由微量元素铜、铁、锰、锌、硼、钼按适宜作物生长的比例制成的液体或固体水溶肥料,其产品质量需遵从农业行业标准NY1428-2007。该标准规定,固体产品的微量元素含量不得低于10%;液体产品的微量元素含量不得低于100克/升。


  含氨基酸水溶肥料是由氨基酸与钙、微量元素等制剂混合浓缩得到的水溶肥料,主要作氨基酸叶面肥。产品分微量元素型和钙元素型两种类型。农业部技术标准NY1429-2007规定,微量元素型含氨基酸水溶肥料的游离氨基酸含量,固体产品和液体产品分别不低于10%和100克/升;至少两种微量元素的总含量分别不低于2.0%和20克/升。钙元素型含氨基酸水溶肥料也有固体产品和液体产品两种,各项指标与微量元素型相同,唯有钙元素含量,固体产品和液体产品分别不低于3.0%和30克/升。


  含腐植酸水溶肥料是一种含腐植酸类物质的水溶肥料。腐植酸是一类由动植物残体等有机物经微生物分解转化和地球化学过程而形成的天然高分子有机物,多从泥炭、褐煤、风化煤中提取,能刺激植物生长、改土培肥、提高养分有效性和作物抗逆能力。产品质量需符合农业行业标准NY1106-2006。产品按腐植酸含量分为Ⅰ型和Ⅱ型,标准规定,大量元素型固体产品的Ⅰ、Ⅱ型腐植酸含量分别不低于3%和4%,大量元素含量分别不低于35%和20%;大量元素型液体产品的Ⅰ、Ⅱ型腐植酸含量(克/升)分别不低于30和40,大量元素含量(克/升)分别不低于350和200;含腐植酸微量元素型固体产品的腐植酸含量不低于3%,微量元素含量不低于6%。


  问:对水溶肥料应该怎样合理施用?答:上述水溶肥料中,大量微量元素水溶肥料经适当稀释后与其他肥料混拌或浇施等,主要作基肥和追肥,也可用于叶面喷施、冲施、浸种、拌种等。要特别注意施用量、稀释浓度和施用方法,因此不同肥料、不同施用方法、不同作物、不同生育期等有不同要求。大量元素水溶肥料的施肥量可以测土施肥或专家推荐的养分施用量为基础,再换算成水溶肥料施用量,并说明该施用量是指原液还是稀释溶液。由于水溶肥料的利用率高于常规固体化肥,所以养分施用量应适当减少。要防止因肥料溶液浓度过高或施肥位置不当而发生烧种、烧苗现象。含腐植酸水溶肥料主要是拌肥后作基肥,每亩施0.02%~0.05%水溶液300~400公斤与农家肥混拌、用0.01%~0.05%水溶液浇根系附近作追肥、浸种和蘸根,例如用0.01%~0.05%水溶液浸泡菜籽5~10小时等;氨基酸肥料在应用上主要作叶面肥,也可以用于浸种、拌种和蘸秧根。浸种一般在稀释液中浸泡6~8小时,捞出晾干后播种;拌种是将稀释液均匀喷撒在种子表面,放置6小时后播种。对具体产品,要严格按产品说明书要求去做。


  问:尿素硝铵溶液有何特点?应该怎样合理施用?


  答:目前中国肥料市场上的尿素硝铵溶液多为进口产品,含氮(N)28%~32%(按质量计),其中铵态氮、硝态氮各1/4,酰胺态氮1/2。由于完全水溶,硝态氮、铵态氮有利于发苗;酰胺态氮施用4~7天后才能见效,所以肥料速效、迟效兼顾,利用率进一步提高。它适用于各种作物,尤其是蔬菜。原液可稀释3倍以上结合整地与有机肥或土壤混拌作基肥,稀释4倍以上结合灌水或冲施作追肥,稀释50~100倍以上作叶面肥,苗龄越小稀释倍数越大;也可用于喷灌和滴灌。施用量一般按前述方法估算。注意要与磷钾肥配合施用,不要大水漫灌和与碱性肥料混合,具体施用方法可参阅产品说明书。

(责任编辑:小城)
下一篇:

多雨季节怎样保存氮肥

上一篇:

正确把握果蔬的四次施肥期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