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怎样有效防治油菜菌核病

2019-01-06 16:49:41浏览:313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油菜菌核病俗称白杆、空杆、麻杆、烂杆、霉蔸等。由子囊菌纲柔膜菌目核盘菌科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在全国各地均有发生。据发

  油菜菌核病俗称白杆、空杆、麻杆、烂杆、霉蔸等。由子囊菌纲柔膜菌目核盘菌科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在全国各地均有发生。据发生程度可分:长江中下游及东南沿海严重病区,长江中游重病区,长江上游轻病区,云贵高原轻病区,华南沿海轻病区,华北极轻病区,北方春油菜极轻病区等7个病区。除为害油菜外,还浸染十字花科、菊科、豆科、伞状花科,锦葵科、茄科等作物。


  一、发病症状


  苗期发病,基叶与叶柄出现红褐色斑点,后扩大转为白色,组织被腐蚀,上面长出白色絮状菌丝。病斑绕茎后,幼苗死亡。成株期叶片发病时病斑呈圆形或不规则形,中心部灰褐色或黄褐色,中层暗青色,外缘具有黄晕。在潮湿情况下迅速扩展,全叶腐烂。茎部感病后病斑呈梭形,略有下陷,中部白色,边缘褐色,在潮湿条件下,病斑发展非常迅速,上面长出白色菌丝。到病害晚期,茎髓被蚀空,皮呈纵裂,维管束外露,极易折断,茎内形成许多黑色鼠屎状菌核。重病者全株枯死,轻病者部分枯死或提早枯熟,种子不饱满,降低产量和含油率。当油菜长势过旺而倒伏时,则病害更加严重。


  二、发病规律


  油菜菌核病是由油菜菌核病菌引起的一种真菌性病害。病菌以鼠类状的菌核在土壤、种子和病株残体中越夏、越冬。当年10~12月,土壤湿度较大时,少数菌核可以直接萌发,生出菌丝侵染油菜幼苗,并以菌丝在幼苗内越冬;次年2~4月间,随着气温回升和雨水增多,土壤中的菌核可直接萌发产生子囊盘,子囊盘放出大量子囊孢子,随气流传播,远的可达数里之遥。子囊孢子在植株表面萌发产生菌丝可直接从表皮细胞间隙、花瓣侵入,或通过伤口、自然孔口侵入。田间传播过程主要靠子囊孢子大量侵染花瓣,感病花瓣大量脱落到叶片上引起叶片发病;叶片病斑扩展蔓延至茎上或病叶腐烂后贴附茎上,从而引起茎秆发病。另外,已发病的茎秆、枝叶与无病的茎秆、枝叶接触也可以引起病害的再侵染。


  三、防治


  油菜花角期菌核病,是油菜高产的大敌,要特别重视加强防治。在抓好各种综合防治措施的同时,适时配合药剂防治是防治油菜菌核病的关键。在盛花期和终花期各喷1次药效果最好。每次亩(667平方米)用40%禾枯灵可湿性粉剂100克,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50克,或40%灭病威胶悬剂200克,加水75公斤配匀后,均匀喷在植株中下部茎、枝、叶和上部花序上。

(责任编辑:叶编)
下一篇:

科学防治水稻四虫

上一篇:

科学防治姜瘟病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