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主要为害茎蔓、叶片或豆荚。茎蔓染病,多发生在节部或节附近,尤以近地面处居多,初病部呈水浸状不定形暗色斑,后绕茎扩展致茎蔓呈暗褐色缢缩,病部以上茎叶萎蔫枯死,湿度大时,皮层腐烂,表面产生白霉;叶片染病初生暗绿色水浸状斑,周缘不明显,扩大后现近圆形或不整形淡褐色斑,表面亦生稀疏白霉,即孢子囊梗和孢子囊;荚染病多腐烂。
◆病原:豇豆疫霉,属卵菌。菌丝无色透明,无隔膜,直径4-7微米。孢子囊椭圆形至卵圆形或倒梨形,单胞,多无乳状突起,大小53×33.8微米,多产生于不分枝的孢囊梗上,萌发时产生游动孢子。卵孢子淡黄色,近球形,表面较光滑,大小13.9-24.3×18.3-25.3微米。病菌生长适温25-28℃,最高35℃,最低13℃,只为害豇豆。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以卵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条件适宜,卵孢子萌发,产出芽管,芽管顶端膨大形成孢子囊。孢子囊萌发产出游动孢子,借风雨传播到豇豆上侵染。后病部又产生孢子囊进行再侵染,到生育后期,病菌在病组织内形成卵孢子,进行越冬。温度和湿度,是发病主导因子,25-28℃,连阴雨或雨后转晴,湿度高,易发病;地势低洼或土壤潮湿、密度大、通风透光不好,发病重。
◆无公害防治法:
(1)因地制宜选择生产用种。抗病品种有鄂豇豆2号(早翠)。中抗品种有芦113、之证特早30、之豇特长90、之豇矮蔓1号等。南宁白豆角、揭上1号属中感品种,成都五叶子、红嘴燕为高感品种,应因地制宜选用。
(2)实行轮作,下湿地采用垄作或高畦深沟种植,合理密植,防止地表湿度过大,雨后及时排水。
(3)发病初期开始喷洒52.5%噁唑菌酮霜腮(抑快净)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或68.75%噁唑菌酮锰锌(易保)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50%锰锌乙铝(菌克净、新霜、霜疫克、霜利克、农科、新农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2.2%霜霉威水剂600倍液、72%锰锌霜脲(克露)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9%锰锌烯酰(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