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茄子菌核病的防治法

2019-01-06 17:53:56浏览:862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症状: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苗期发病始于茎基,病部初呈浅褐色水渍状,湿度大时,长出白色棉絮状菌丝,呈软腐状,无臭味,

  ★症状: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苗期发病始于茎基,病部初呈浅褐色水渍状,湿度大时,长出白色棉絮状菌丝,呈软腐状,无臭味,干燥后呈灰白色,菌丝集结为菌核,病部缢缩,茄苗枯死。成株期各部位均可发病,先从主茎基部或侧枝5-20cm处开始,初呈淡褐色水渍状病斑,稍凹陷,渐变灰白色,湿度大时也长出白色絮状菌丝,皮层霉烂,在病茎表面及髓部形成黑色菌核,干燥后髓空,病部表皮易破裂,纤维呈麻状外露,致植株枯死;叶片受害也先呈水浸状,后变为褐色圆斑,有时具轮纹,病部长出白色菌丝,干燥后斑面易破;花蕾及花受害,现水渍状湿腐,终致脱落;果柄受害致果实脱落;果实受害端部或向阳面初现水渍状斑,后变褐腐,稍凹陷,斑面长出白色菌丝体,后形成菌核。


  ★病原:核盘菌,属子囊菌门真菌。菌核圆形或不规则形,鼠粪状,较辣椒上的菌核大,大小1.7-4×1.8-17mm,多在主茎或侧枝上,尤以髓部最多。菌核外面黑色,内部白色,萌发后产出1-20个子囊盘,多2-3个。子囊盘初为柄状及杯状,淡黄褐色,展开后呈盘状,浅褐色,直径2-6.5mm,子囊盘底部的柄长度随菌核在土中深浅而异,一般5-15mm。子囊棒状,无色,大小95-125×5-9微米,内含8个椭圆形无色的子囊孢子。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主要以菌核在田间或塑料棚土壤内越冬。翌春茄子定植后菌核萌发,抽出于囊盘即散发子囊孢子,随气流传到寄主上,由伤口或自然孔口侵入。有报道子囊孢子不能侵害健壮植株,但大多数子囊孢子的芽管可穿过失去膨压的表皮细胞间隙,直接侵入寄主体内,即为该病的初侵。在棚内病株与健株,病枝与健枝接触,或病花、病果软腐后落在健部均可引致发病,成为再侵染的一个途径。该菌孢子萌发以16-20℃,相对湿度95%。100%为最适。在棚内低温、高湿条件下发病重,早春有3天以上连阴雨或低温侵袭病情加重。


  ★无公害防治法:


  (1)提倡施用腐熟有机肥或生物有机复合肥;塑料棚内栽培茄子覆地膜可阻止子囊盘出土,减少菌源。


  (2)药剂处理土壤,每667平方米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5kg,对干土适量充分混匀撒于畦面,然后耙人士中,可减少初侵染源。


  (3)注意通风以降低棚内湿度,寒流侵袭时要注意加温防寒以防植株受冻,诱发染病。


  (4)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带到棚外销毁。


  (5)药剂防治:田间始见子囊盘或发现中心病株后,喷洒50%多硫(多菌必克、施可得、快富、双优、敌病灵、广保、菌必治、扑菌灵、瑞田保、奇瑞安、清宁、邦斑克)悬浮剂500倍液、50%腐霉利(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0%异菌脲(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35%多菌灵磺酸盐(菌核光)悬浮剂800倍液、50%乙烯菌核利(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轮换或交替使用,隔10-15天1次,连续防治3-4次。此外保护地也可选用烟雾法或粉尘法。

(责任编辑:小城)
下一篇:

茄子褐色圆星病的无公害防治法

上一篇:

直纹稻苞虫的特征及防治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