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影是间歇性、区域性暴发的水稻害虫。由于耕作制度改革,稻作类型多样,食源充足,兼之20世纪90年代以来暖冬年份多,第3至5代发生期间(5~8月)雨日雨量多,使稻瘿蚊大面积暴发成灾,为害面积逐年扩大,成为当前主要害虫之一。我区稻瘿蚊年发生7代,世代重叠,主害代3、4、5代,以幼虫侵害水稻生长点,使稻叶形成葱管不能抽穗而减产。因稻瘿蚊为害初期症状不像其它虫那样明显,隐蔽性强,为害性大,难于防治,一旦见葱,损失惨重,为此,应采取积极措施进行综合防治。
1 农业防治
1. 1 清除寄生,消灭越冬虫源 秋收后进行稻秆回田,冬季翻土晒白,烧稻桩,搞好“三面光”,铲除越冬寄主。惊蛰前结合春耕灌水,彻底清除田间沟中浇谷苗、再生苗、游草苗等,清明前无法翻犁的田可用克无踪或农达等除草剂灭除杂草,压低虫口基数。
1.2 调整耕作制度,避过感虫期 在稻瘿蚊为害区加强区域生产,避免在同一片田段中有双早、单晚、再生稻等多种作类型的种植布局,简化稻作制度,改混栽为单一连片种植,以切断“桥梁田”。一是改单晚为早、中稻,适当提早播种,使水稻提前进入幼穗分化第3期,避过稻瘿蚊主害代(3代)侵害;二是改双季稻为早、中稻或再生稻,3月15日前播种,避过稻瘿蚊第2代侵害,减轻3、4代为害。总的原则是,根据6月25日前水稻进入幼穗分化第3期安排不同品种的播种期,避过第3代幼虫为害。三是因地制宜改变耕作制度或轮作,如:稻-菜(豆),稻-薯。
1.3 改善品种布局和栽培技术 主要采用湿润稀播,培育壮秧或旱育秧、软盘育秧,选择抗虫品种,进行科学布局,插足基本苗,施足基肥,早追肥,合理搭配氮、磷、钾,促进水稻低节位分蘖,大田结合使用除草剂,同时重视烤田,减少无效分蘖。发挥水稻自身的抗害补偿能力,达到控害增产效果。
2 化学防治
2.1 讲求策略 狠治3、4、5代,挑治2、6代。我区稻瘿蚊属7代区,其为害代的发生规律是:第2代发生侵害期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主要为害单季稻。第3代发生侵害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主要为害中稻和双晚秧田。第4代发生侵害期在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主要为害后稻,菇后稻,双晚秧田和双晚本田,第5代发生侵害期在8月中、下旬至9月初,主要为害中、迟插双晚本田。第6代9月中旬为害迟插、生育期长的双晚(糯稻)。
2.2 找准对象 根据稻瘿蚊习性和增殖倍数定防治指标。如前一代有效虫源田标葱率达3%以上田块,下一代幼虫盛发期内,水稻未能进入幼穗分化3期的稻田,均应列入防治对象田。
2.3 选用药剂 选择具有内吸或渗透性强、长持效的药剂。如益舒宝、益舒丰、一粒宝、米乐尔等。在防治适期内,每1hm2用以上药剂18~22.5kg(任选 一种),秧田宜选用锐劲持拌种或1叶1心期每1hm2用美国产“呋喃丹”37.5~45kg。用共田要保持一定的静水层5~7d,以增加药效,但要注意安全,切忌将用过药的田水排入鱼塘。
2.4 适期用药 确定用药适期应重点考虑稻瘿蚊的侵害特性和药剂作用机理。稻瘿蚊从成虫产卵至幼虫孵 化一般只有1.5~3d,孵 化后2~2.5d就可侵入生长点,再过2~3d生长点即被取食,接着叶鞘形成葱管,10~15d出葱。而农药施用后要有一定的时间被吸收或渗入稻株组织,才能使幼虫中毒死亡。因此,掌握成虫高峰至卵盛孵高峰期用药较适宜,用药宜早不宜迟。迟用药虽能杀死幼虫,但稻株被害出葱,便无法挽回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