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瓜蚜的病症特点及防治法

2019-01-06 19:15:54浏览:193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瓜蚜又名棉蚜,学名为Aphis gossypii Glover,寄主范围广泛,是蔬菜和棉花的世界性大害虫。瓜蚜危害瓜类、豆类、菠菜、洋葱

  瓜蚜又名棉蚜,学名为Aphis gossypii Glover,寄主范围广泛,是蔬菜和棉花的世界性大害虫。瓜蚜危害瓜类、豆类、菠菜、洋葱以及其他蔬菜作物,在棚室中多发。瓜蚜以成蚜和若蚜在叶片背面和嫩茎、花梗等部位吸食植物体内的汁液,使瓜苗萎蔫,叶片变黄、卷缩,提前老化枯死,造成严重减产。瓜蚜也分泌蜜露,诱生霉菌,并传播植物病毒。


  【形态特征】


  瓜蚜在自然条件下,生活史很复杂,有多个虫态。但是,在棚室和露地蔬菜上最常见的虫态是有翅胎生雌蚜、无翅胎生雌蚜及其若蚜。


  1.有翅胎生雌蚜 体长为1. 2~1.9毫米,长卵圆形,有翅。头部和胸部黑色,腹部深绿色至黄色,春秋多深绿色,夏季多黄色。腹背各节间斑明显。触角比身体短,黑色,第三节至第六节的长度比例为100:76:76:48+128。第三节常次生感觉圈6~7个,排成1列。腹管和尾片黑色,腹管短,腹管长度约为尾片的1.8倍。尾片有毛6根。


  2.无翅胎生雌蚜 体长1. 5~1.9毫米,卵圆形,无翅。夏季黄绿色,春秋深绿色。体表具清楚的网纹构造。前胸、腹部第一节和第七节有缘瘤。触角不及体长的2/3,第三节至第六节的长度比例为100:69:69:43+94。尾片常有毛5根。盛夏常发生小型蚜(伏蚜),体长减半,触角可见5节,体淡黄色。


  3.若蚜 共4龄,体长0.5~1.4毫米,复眼红色,无尾片。1龄若蚜触角4节,腹管长宽相等;2龄触角5节,腹管长为宽的2倍;3龄触角也为5节,腹管长为l龄的2倍;4龄触角6节,腹管长度为2龄的2倍。


  【发生规律】


  瓜蚜每年发生代数各地不同,在东北1年发生10余代,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华南发生20~30代不等,世代重叠严重。瓜蚜为多食性害虫,有2类寄主,一类为越冬寄主,另一类为夏季寄主。越冬寄主主要有花椒、石榴、木槿、鼠李、美蓉、车前草、夏至草、苦荬菜、月季、菊花等,夏季寄主主要有瓜类等蔬菜作物和棉花。


  瓜蚜的年生活周期有3种类型:异寄主全周期型、同寄主全周期型和不全周期型。异寄主全周期型以受精卵在越冬寄主上越冬,春季卵孵化,在越冬寄主上繁殖几代后产生有翅迁移蚜,迁飞到夏季寄主上危害,进行孤雌生殖,产生无翅胎生雌蚜和有翅胎生雌蚜,后者在夏季寄主间迁飞蔓延。晚秋产生有翅雌性母和无翅雄性母。前者迂回越冬寄主,孤雌胎生无翅雌蚜,后者继续在夏季寄主上胎生有翅雄蚜,成熟后迁回越冬寄主,与无翅雌蚜交配产卵越冬。同寄主全周期型发生在花椒、木槿等植物上。这些植物即是越冬寄主,又可作为夏季寄主。越冬卵孵化后,整个夏、秋季都在这些寄主上生活繁殖,秋末发生雌蚜和雄蚜,交配产卵越冬。不全周期型发生在热带、亚热带南部以及各地温室中,瓜蚜全年孤雌生殖。


  棚室中发生的瓜蚜,除了就地越冬繁殖的以外,还接受露地蔬菜迁飞来的大量个体。瓜蚜繁殖能力很强,春、秋季10天左右完成1代,夏季4~5天繁殖1代。


  瓜蚜适应的温度范围较广,抗寒性较强。最适温度为16℃—22℃,在气温17℃~28℃条件下,繁殖速度很快,虫口数量迅速增长,29℃以上发育延缓。在亚热带地区的瓜蚜适应较高的温度。瓜蚜对湿度的适应能力也较强。在空气相对湿度47% -81%时,蚜日都能迅速增长,以58%左右最宜,伏蚜最适湿度更高达76%左右。微风有利于瓜蚜的迁飞活动,暴风雨则有强烈的冲刷作用,可减少蚜口数量。施用氮肥多,叶片柔嫩时瓜蚜发生加重。瓜蚜对黄色有正趋性,而对银灰色则有负趋性。


  瓜蚜的主要天敌有瓢虫、草蛉、蚜茧蜂、绒螨、食蚜蝇和蚜霉菌等,天敌多时能大大减少蚜口数量。

(责任编辑:煜城)
下一篇:

甜瓜发酵果的症状及防治法

上一篇:

甜瓜根结线虫病的症状及防治法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