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朱砂叶螨怎样防治有效

2019-01-06 19:25:21浏览:289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朱砂叶螨又叫棉红蜘蛛,是一种多食性害螨,寄主植物广泛,危害茄科、葫芦科、豆科、锦葵科、百合科、伞形花科等10余科蔬菜,

  朱砂叶螨又叫棉红蜘蛛,是一种多食性害螨,寄主植物广泛,危害茄科、葫芦科、豆科、锦葵科、百合科、伞形花科等10余科蔬菜,还危害棉花、玉米、高粱、谷子、小麦、豆类、向日葵、马铃薯等重要农作物,各地普遍发生。成螨和若螨在叶背拉丝结网,爬行其中并吸取叶片汁液,使叶片褪绿,陆续出现灰白色小点和斑块,受害茄果出现枯黄至红色细斑。严重发生时叶片干枯脱落,结果期缩短,产量和品质降低。二斑叶螨常与朱砂叶螨混合发生,可一并防治。


  【形态特征】


  1.成螨雌螨体长0.4~0.6毫米,宽0.2~0.3毫米,椭圆形。雄螨体长0.4毫米,宽0.2毫米,体前部近圆形,末端尖削。成螨春、夏季体色多为淡黄色至黄绿色,秋、冬季多为锈红色,体背两侧各有一长形黑斑,有时黑斑中段不明显,似分为2个斑点。足4对,爪退化。足和体背都有长毛。


  2.卵圆球形,直径0.l毫米,卵表光滑,有光泽。初产时无色透明,后渐变为淡红色,近孵化时可见2个红色眼点


  3.幼螨近圆形,体长0.15毫米,宽0.12毫米。初孵化时较透明,琅食后体色变绿,足3对。


  4.若括椭圆形,体长0.2毫米,宽0.15毫米,体色变深,体背两侧出现块状黑色斑,足4对。


  【发生规律】该螨在我国各地1年发生10~20代,发生代数由北向南递增。在南方冬季仍可取食和繁殖,华中和长江流域则以各螨态在杂草与蔬菜寄主上越冬,华北地区多以雌成螨在杂草和棉花枯枝落叶处越冬,四川盆地也主要以雌成螨越冬。在北方温室中可周年繁殖危害,成为大棚和露地的重要虫源基地。


  早春气温回升到10℃以上时,越冬螨开始活动和繁殖,3~4月份先在杂草或其他寄主上取食,4月底至5月上中旬开始迁往菜田。在菜田,先点片发生,气温升高后大量繁殖并向周围扩散。秋天气温降至15℃以下时,便开始进入越冬场所。


  朱砂叶螨发育起点温度为10.5℃,上限温度为42℃。气温29℃~31℃,空气相对湿度35%—55%最适宜发生。


  朱砂叶螨可进行两性生殖和孤雌生殖,孤雌生殖后代都为雄螨。成螨羽化后即可交配,每个雌螨产卵50~110颗,卵多产于在叶背结成的丝网内。雌螨幼期有3龄,即幼螨(1龄)前期若螨(2龄)和后期若螨(3龄),雄螨幼期只有2龄,即幼螨(1龄)和前期若螨(2龄)。前2龄不甚活动,后期若螨活泼贪食,有向上爬的习性。植株先是下叶受害,逐渐向上部蔓延,最后植株顶部螨体密集,螨体可随风飘逸扩散或受到碰撞后坠落地面,四处爬散。2—3级风时朱砂叶螨扩散距离可达3~4米,5~6级风时可达8米。繁殖速度快时,每5 —10天就可扩散1次。


  朱砂叶螨种群消长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天气,干旱高温有利于大发生。若5~8月份雨日较多,雨量较大,可能推迟发生期,减少发生量。遭遇暴风雨后,大量虫体被冲掉,死亡率很高。其间若有2个月的降雨量在100毫米以下,即可发生螨害。若月均降雨量在20毫米以下,或雨量虽高于此,但晴天较多,螨口数量就急剧增长。


  危害露地蔬菜的虫源还来自田间杂草,若杂草丛生,虫源丰富,有可能严重发生。植株营养条件也有明显影响,叶片含氮量高,有利于该螨繁殖,增施磷肥可减轻危害。


  【防治方法】


  1.栽培防治。及时清除田闻杂草和寄主植物的残株落叶,以消灭虫源,减少早春寄主。加强田间管理,增施磷肥,夏秋高温干旱时及时灌水,可提高植株抗螨能力和改变小气候,使之不利于该螨发生。


  2.药剂防治。在点片发生阶段及早喷第一次农药。事先根据受害状况或田间调查结果标出点片范围,先在标明的范围外侧喷药,形成包围圈,以防止螨的飘逸扩散,然后在圈内彻底喷莼。以后视防治效果和发生动态,决定喷药次数。可供选择的药剂有1. 8%虫螨克乳油4000 -5000倍液,或5%尼索朗乳油l500~2000倍液,或20%速螨酮可湿性粉剂4000~5000倍液,或73%克螨特乳油2 000倍液,或50%阿波罗悬浮剂。2000~4000倍液,或9.5%螨即死(喹螨醚)乳油2000~3000倍液,或20%双甲脒乳油1 000~1 500倍液。或5%卡死克乳油1000~1500倍液等。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果园套种注意事项

上一篇:

金针菇出菇时的科学管理法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