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北起辽宁,南至台湾、云南各植桑区均有发生。主要为害叶片,多发生在较老的桑叶背面,嫩叶上很少见到。初生小块煤粉状黑斑,随病情扩展,在对应的叶表面也产生同样大小的灰黄色至暗褐色变色斑4严重时病斑融合或布满叶背,造成整张叶片变色。该病常与桑里白粉病混合发生,在叶背形成黑、白相间的混生斑。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该病主要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在病叶组织上越冬,翌年夏秋两季在越冬菌丝上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引起初侵染,后在新病斑上又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潜育期26天左右,从初侵染到再侵染历时2h天左右。该病多发生在晚秋落叶前,山桑系叶片硬化早的品种易发病,通风透光差,夏、秋季干旱发病重。
【防治方法】:(1)选栽湖桑28、29、38、39等抗污叶病的品种。(2)晚秋落叶前,摘去桑树上残留叶片作饲料或沤肥,减少下年菌源。(3)饲养秋蚕期间先采枝条下部的叶片,防止叶片老化发病。(4)加强肥培管理。夏伐后适时增施肥料,秋季干旱时及时灌溉,使桑叶鲜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