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黄瓜立枯病的发生与防治方法

2019-01-06 22:38:58浏览:954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黄瓜苗期立枯病是保护地蔬菜的主要土传病害之一,是影响育苗质量和成活率的主要限制因子。随着保护地连作年限的增加,病原菌

  黄瓜苗期立枯病是保护地蔬菜的主要土传病害之一,是影响育苗质量和成活率的主要限制因子。随着保护地连作年限的增加,病原菌积累,危害逐年加重。在全国各地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尤其在育苗中后期发病严重, 常造成大量死苗甚至毁床。

黄瓜立枯病的发生与防治方法

  1 发病症状

  黄瓜立枯病俗称死苗、猝苗,除危害黄瓜外还能危害番茄、茄子、辣椒、豆类等多种幼苗及大苗。病害一般比猝倒病来得晚,多发生在育苗的中、后期。其特点是受害幼苗茎基部产生椭圆形暗褐色病斑,带有轮纹,前期病苗白天萎蔫,夜晚恢复,病斑逐渐凹陷。湿度大时产生淡褐色蛛丝状霉,但不明显,病部没有白色棉絮状霉。病斑逐渐扩大后绕茎一周,甚至木质外露,最后病部收缩干枯, 叶片萎蔫不能恢复原状,幼苗不呈猝倒伏状,逐渐干枯死亡。地下根部皮层变褐色或腐烂,但不易折倒,病部具轮纹状或淡褐色网状霉层。

  2 病原

  在北方保护地主要是由立枯丝核菌(R h fZ 0 C t0 n f a s o Z a n f)、瓜果腐霉菌(Pythium aphanidermatum)和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引起的,且以前两种为主。

  立枯丝核菌是一种严重危害农作物的土传病原菌,可引起多种农作物的病害。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分布于全世界的耕作和非耕作土壤中,且易从染病植株及土壤中分离得到。其寄主范围非常广泛,主要引起稻、麦、棉和多种蔬菜瓜果病害,特别是苗期猝倒病和立枯病,造成的经济损失非常严重,是很难防治的土传病害之一。

  立枯丝核菌属半知菌亚门无孢目丝核菌属真菌,适温17~28℃ ,在12℃以下或3O℃ 以上受限制。菌丝体早期无色,后期逐渐变淡褐色,最后纠结成菌核。菌丝呈锐角分枝,分枝处有明显缢缩,离分枝处不远有隔膜。菌核扁圆形、扁卵圆形或相互愈合成不规则形,表面与内部均呈褐色,表面粗糙。不产生分生孢子。当湿度高时,接近地面的茎叶病组织表面形成一层薄的菌膜,初为灰白色,逐渐变为灰褐色,上面着生桶形、倒梨形或棍棒形的无色担子,上生4个小梗,每个小梗顶端产生一个单细胞、无色、倒卵形的担孢子。立枯丝核菌主要以菌丝体或菌核在土壤中长期营腐生生活,遇到适当的寄主时,病菌以菌丝体直接侵入幼茎或根部,在病部又可产生菌丝和菌核。

  3 发生条件和规律

  病菌的腐生性较强,在土壤中可存活2~3年,所以带菌的土壤和病残体是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流水、农具和带菌的有机肥等传播。当使用带有病菌的未消毒的旧床土育苗,或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在苗床温度较高和空气不流通,幼苗发黄时,易发生立枯病。立枯病是春季黄瓜出苗一段时间后较易发生的病害之一。黄瓜种子带菌、育苗床感染立枯病菌是病害发生的重要原因,另外苗床管理不善、通风不良、温度较高、阴雨多湿、土壤过粘、重茬、播种过密、间苗不及时等也易诱发本病。

黄瓜立枯病的发生与防治方法

  4 综合防治

  4.1种子消毒

  种子可用种子重量O.2%的40%拌种双拌种,药液浸种3 0分钟,然后洗净催芽。

  4.2 床土消毒

  苗床消毒以8 g/mz的40%拌种双或40%五氯硝基苯与福美双l:1混剂,加细土拌匀,取1/3药土撒在苗床上,播种后,上覆2/3的药土。对病床进行药剂防治时,不要用瑞毒霉农药,一般用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2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每隔7天1次,连续2~3次;或666.7㎡用30%百菌清烟剂0.25 kg、5%百菌清粉尘土l kg熏烟或喷粉。也可进行高温消毒苗床土,如埋设电热线,可将苗床升温至55℃维持2小时,或密闭保护设施,并人工或太阳光加温到50℃,坚持3天以上再通风。

  4.3 加强苗期管理

  幼苗出土后加强通风等管理,加强幼苗锻炼,防止幼苗徒长。苗床要注意保持土壤疏松,播种时不要把床土踩实,要加强通风降温。

  4.4 预防病害发生

  预防黄瓜立枯病的措施,一是增强黄瓜自身免疫能力, 另一方面是施用保护性杀菌剂。目前,增强植物自身免疫能力的药剂只有一类,就是德国和法国科学家研究发现的,从海洋生物海藻里提取出来的海藻素,它能提高作物的抗逆性,使病菌不易侵入, 同时也能预防很多生理性病害。目前生产上用得较多的是碧绿素。保护性杀菌剂应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使用。由于保护性杀菌剂施用时要求药剂要均匀全面地附着在植物表面,且药效时间要长才行,而一般的粉剂不易达到此要求,故应选择剂型先进、且质量较好的药剂。陶氏益农公司(原美国罗门哈斯)生产的大生富就是一种很理想的保护性杀菌剂,它的剂型较先进,粘性好(悬浮剂), 耐雨水冲刷,成本低(稀释倍数可为600~800倍)。在各地使用后,深受广大农户欢迎。

  4.5 化学防治

  若苗床已发现少数病苗,在拔除病苗后,可选用恶霉灵、福美双、百菌清、杀毒矾、普力克、瑞毒霉锰锌、安克、瑞凡、金雷, 银法利、科佳、凯润等。

  发病初期可喷洒普力克、瑞毒铜、多菌灵、利克菌、甲基硫菌灵、百菌清等药剂,或直接用药液浇灌。也可用1 5%恶霉灵水剂450倍液、20%甲基立枯磷乳油l 200倍液或5%井冈霉素水剂1 500倍液喷洒,每7~1 0天1次,连喷2~3次。

  发病后可用53.8%可杀得2000稀释2 000倍加云大120稀释l 500倍或用25%恶霉灵600倍液、72.2%普力克600倍液喷雾防治,5~7天喷1次,连喷2~3次。

  如遇猝倒病与立枯病同时发生时,可喷洒铜铵合剂(用硫酸铜和碳酸氢铵1:5.5的比例,研成细末混匀密闭24小时)400倍液、70%代森锰锌500倍液、75%百菌清600倍液、25%甲霜灵1 000倍液或64%杀毒矾M8 500倍液,亦可喷洒40%五氯硝基苯500倍液、D801500倍液或70%敌克松1 000倍液喷淋。湿度过大可用干土或撒草木灰吸湿。若猝倒病与立枯病混合发生,可用千美水剂700倍液加卡多矾可湿性粉剂700倍液喷淋。上午施药效果好。

  4.6 生物防治

  病虫害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各种有益生物或生物的代谢产物来控制病虫害。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比具有经济、有效、安全、污染小和产生抗药性慢等优点。

  4.6.1利用有益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 应用于立枯丝核菌的生防因子很多,其中包括真菌、细菌等。真菌有木霉、盾壳霉、粉红单端孢、轮枝孢菌等。细菌如芽孢杆菌、肠杆菌、链霉菌、短杆菌等。另外的生防因子还有一种取食真菌的弹尾目昆虫、线虫中的燕麦滑刃线虫、食菌性变形虫、无致病性或衰退的立枯丝核菌等。温室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木霉菌株F45对黄瓜苗期立枯病的防治效果因不同的处理方法而不同,其中以木霉菌株F45先施入土壤48小时,然后混入立枯丝核菌,再移栽黄瓜苗的处理效果最佳,防治效果达64.5%。通过对峙法测定了PDA平板上K7菌株及其壳聚糖酶对立枯丝核菌抑制作用,发现K7菌株和壳聚糖酶都能够直接抑制病菌的生长,可以有效降低病害的严重度,是一株具有应用潜力的生防菌株。同时发现,不同浓度的壳聚糖酶防治立枯病存在差异,一定范围内随着酶浓度的增大,防治效果提高。推测K7菌株对立枯病的生防机制是通过产生壳聚糖酶来实现的。本研究首次提出了壳聚糖酶作为一种生防因子防治立枯病的作用机制。王刚等从大田种植的黄瓜植株根际分离出113株根际细菌,室内盆栽试验测定了不同根际细菌对黄瓜苗期立枯病的生防效果,从中筛选出1株对立枯病菌具有较强作用的菌株06—83,防治效果为70.1%,优于多菌灵拌种的防治效果.分别利用形态学和生理生化方法对菌株进行了鉴定,发现06—83属于荧光假单孢菌(Pseudomonasfluorescens)。利用滑石粉制备含有上述菌株的可湿性粉剂,测定了室温保存条件下不同时期可湿性粉剂中所含细菌的存活能力,发现室温保存120天后细菌数量仍达到10??cfu/g。

  4.6.2利用新型生物型农药5%井岗霉素水剂。浇灌处理防治黄瓜幼苗立枯病用500~1000倍液;对播种后苗床,按每㎡浇灌3~4升药液;田间黄瓜立枯病用500~1000倍液喷淋植株根部。

  多抗灵,是一种无公害农药,对作物、人和牲畜都十分安全。使用时不但不会产生污染,而且会使叶色嫩绿,叶片肥大,有促进作物生长、抗衰老的作用,增产效果非常显著。首先在播种前用1%浓度的多抗灵稀释100--~150倍浇地,在出现l~2片叶的苗期,在茎的基部喷洒多抗灵,以后见到病灶就及时喷药治疗,只要认真对待就可以防止立枯病的发生。

  4.6.3利用微生物肥料 微生物肥料对由于真菌、霉菌引起的根腐病、叶霉病、立枯病、霉霜病、炭疽病等植物病害有明显的防治效果。微生物肥料采取以菌治菌,生物防治的方法防治植物病虫害。可逐年减少农药的用量,最终达到杜绝农药的使用,达到生产绿色农产品和有机食品的目标,创立一个完全自然绿色的耕种方法, 实现农业经济增长。

(责任编辑:叶编)
下一篇:

西瓜根腐病常见防治策略大杂汇

上一篇:

蒲公英种植方法总结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