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黄瓜疫病发病症状、病因及其防治措施

2019-01-06 22:39:12浏览:224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黄瓜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黄瓜生长的病害,而且且控制难度非常大,容易给 农户们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为大家介绍了黄瓜疫

  黄瓜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黄瓜生长的病害,而且且控制难度非常大,容易给 农户们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为大家介绍了黄瓜疫病发病症状、病因及 其防治措施,希望能够帮助农户们做好该病的防治工作。

黄瓜疫病发病症状、病因及其防治措施

  发病症状

  可为害茎叶任何部位及果实,幼苗期到成株期都可以染病。幼苗染病, 开始在嫩尖上出现暗绿色、水浸状腐烂,逐渐干枯,形成秃尖。成株期主要 危害茎基部、嫩茎节部,开始为暗绿色水浸状,以后变软,明显缢缩变细, 发病部位以上的叶片逐渐枯萎,或青枯死亡。叶片被害产生暗绿色水浸状病 斑,逐渐扩大形成近圆形的大病斑。连阴天温度低、湿度大时,病斑发展极 为迅速,受害部叶水烫样的水烂,用手极易一块块取下。干燥时病斑迅速失 水,呈现边缘暗绿色、中部淡褐色的病斑且易破碎。在温室湿度大的条件下 ,病斑一般不干裂。瓜条被害时,呈现水浸状暗绿色近圆形凹陷斑,病瓜皱 缩软腐,表面生有灰白色到白色稀疏棉絮状物(孢囊梗与孢子囊),有腥臭味 。

  病原及发生规律

  病原菌是真菌,为鞭毛菌亚门疫霉属的甜瓜疫霉(Phyto-phthora melonis Katsura)。病菌以菌丝体和厚壁孢子、卵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 粪肥或附着在种子上越冬(或越夏),主要靠雨水、灌溉水、气流传播,也 可借助施肥传播,从伤口或自然孔口侵入致病。发病后病部上产生孢子囊及 游动孢子,借助气流及雨水溅射传播进行再侵染,病害得以迅速蔓延。这种 病害发病周期短,流行迅速,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容易流行。连续阴雨天发 病重。病菌发育温度为15~37℃,适温为25~30℃。在气温25℃并有水滴的 情况下,病害循环1次仅需20~25小时。连作、低湿、排水不良、田间郁闭 、通透性差,或施用未充分腐熟的土杂肥,易诱发本病。秋冬茬黄瓜在露地 生长期间就可以发病,扣棚后,棚室内湿度大有水滴,遇连阴天不放风,病 情会急剧加快。

黄瓜疫病发病症状、病因及其防治措施

  发病原因

  1、气象条件。病菌发育的温度范围为5—37℃ ,最适为28—30℃。在 适于发病的温度范围内,雨季的长短,降雨量的多少,是病害流行的决定性 因素。雨季来的早,雨日持续久,降雨量大,则发病早,病情重,损失大。 所以田间发病高峰往往紧接在雨量高峰之后。

  2、土壤湿度。地下水位高,地势低洼,雨后不能迅速排水。浇水过多 或水量过大,田间潮湿,发病都重。

  3、栽培条件。老菜区,连作地,发病重。新菜区,轮作地,发病轻。 平畦栽培比垄栽发病重。秋黄瓜晚播发病也重。

  防治措施

  l、合理轮作。黄瓜疫病除危害黄瓜外,还侵染葫芦、西瓜、冬瓜等蔬 菜,因此在茬口安排上应避免重茬或与瓜类、茄科作物连作,可与十字花科 、豆科等蔬菜轮作,2—3年轮作1次,以减轻植株染病几率。

  2、采用高垄宽窄行定植,改善通风透光条件。一般垄高l5—20厘米, 垄宽30—40厘米,宽垄距8O一9o厘米,窄垄距40—50厘米。栽培密度为每亩 3800--4000株。生长期间及时拔除病株,摘除病叶,收获后及时清除枯枝烂 叶、根茬及杂草,以减少下茬蔬菜的侵染来源。

  3、灌水。采用滴灌和膜下暗灌技术,禁止大水漫灌,避免积水,苗期 控制浇水,结瓜期做到地面干湿均匀。发病时浇水减到最低量,控制病情扩 展。采用覆盖地膜可有效阻挡土壤中病菌溅附到植株茎叶和果实上。

  4、化学防治。定植缓苗后用10%科佳悬浮剂2000—2500倍液预防,间 隔7—14天,用2次。发病初期用药:10%科佳悬浮剂1000—1500倍液,58% 瑞毒霉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72 .2%普力克水剂600—700倍液,7—10天1次,连用3—4次。

(责任编辑:煜城)
下一篇:

西瓜出现黑腐病的原因及防治技巧讲堂

上一篇:

桃树夏季修剪窍门总结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