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属于蔷薇科李属,自古被列为“五果”之首,除鲜食外还可制干果、蜜饯、罐头等,解渴和提神的功能尤其明显。在生产中管理不当,病虫害发生十分普遍、危害严重,轻者影响树体发育,重者造成树体衰弱、寿命缩短、甚至死亡,影响了果实的品质、产量和经济效益。因此,适时有效地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和提高田间管理水平,成为李树生产上非常重要的技术问题。
1 虫害的防治
1.1 李小食心虫
该虫是危害李树果实最严重的害虫,被害果实内呈“豆沙馅”状,并在虫孔处流出果胶,果实提早变红脱落,严重影响果实品质和产量。虫果率在不防治情况下可达100%,虫果率与损失率几乎等同。防治上在吉林农户主要采取地上部和地面防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以地上为主,每年在6月15日至7月15日,每15 d打1次药,一般3次。药剂主要是菊酯类与氧化乐果混合,如2.5%敌杀死EC与40 氧化乐果EC、2.5%功夫EC和40%氧化乐果、2O 灭扫利和4O 氧化乐果EC,按2 000倍液喷洒。树上于落花末期(95 落花)果实绿豆粒大小时喷施40 氧化乐果乳剂1 000倍液。也可兼防其它食叶害虫和吸汁害虫。也有农民在上年秋天剥玉米时剩下的包叶放于树盘下,压盖树盘。这种方法好在就地取材,不花多少费成本,且对李红点病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缺点是李树少玉米包叶特别多,这种方法可行。如果玉米包叶少,加之地不平风吹,有时地面不能完全覆盖效果就差些,再者,由于地下防治只能控制自家越冬幼虫为害,别处飞来的李小食心虫成虫依然可在李子上产卵为害,不采用联防,效果不明显。正确的方法除了前边的树上药剂防治外,还可以在树下药剂防治。在越冬代成虫羽化前,李树落花后5月下旬至6月中旬,在树盘下喷布75 辛硫磷乳油每667㎡用0.5 kg左右,或80%敌敌畏乳油800 1 000倍液,9O%敌百虫500倍液,2.5 溴氰菊酯乳油8 000倍液,40%乐期本EC 600倍液喷后用耙子耙匀,以便药土混合均匀,提高杀虫效果。至于树干基部培土。在越冬代成虫羽化出土前,在树盘干基周围50~70 cm 地面培以lO cm 厚的土堆,踩紧踏实,使羽化后的成虫不能出土,但要注意及时撒土、松土,以免果树翻根。这种办法吉林地区很少使用,太费工、费时。另外,使用灯光诱杀或糖醋液诱杀诱杀成虫,对成虫均有良好的杀伤效果。但这种方法联合防治是个好方法,但个别果园使用只能把李小食心虫引到自家来,防治效果不高,基本不用。
1.2 红颈天牛
是在树龄比较大的李树上发生特别严重的害虫,多发生于5 a生以上树体,被害株率达22.4X左右。主要是在树干基部盗出一堆堆木屑,秋季锯掉枯树就可见树干内部出现很多弯曲虫道,还可看到口器较小、暗褐色,前胸宽大,后胸及腹部渐细,体分多节的白色天牛幼虫。受害后树势衰弱,展叶少叶片小。有时也能结很多果实,但中期营养不足,树冠死掉半边。严重时整株枯死。这种害虫在黄干核品种上发生最重。其次是一号李子。防治方法:在成虫发生时期,6、7月夏季中午利用成虫栖息枝条的习惯,捕杀成虫,或在6月下旬成虫羽化高峰,喷8O%敌敌畏乳油1 000倍液杀死成虫;产卵期内,在树干或主枝上涂白涂剂(生石灰10份,硫磺粉1份,食盐0.2份调成),以阻止成虫产卵;用塑料薄膜密封包扎树干,基部用土压住,上部扎住口,在其内放磷化铝片2~3片,可以熏杀皮下幼虫;6月中旬幼虫孵化时挖出皮下幼虫杀死;4、5月份常检查树体,发现有鲜虫粪时,用铁丝钩出虫道内虫粪,在其内塞入磷化铝药片(每片0.6 g)。据虫孔大小将此药片分成4~8小块,每虫孔放人1块,而后用黄泥封孔,可熏杀幼虫,或在虫孔内塞入沾有5O%敌敌畏100倍液的棉花球,杀死幼虫。
2 病害的防治
2.1 李树流胶病
此病害在吉林地区发生较重,俗称“果树流油”,吉林位于东北冬季严寒达到一3O℃以下,李树很容易受到冻伤,最易诱发李树杏树流胶病,所以李树、杏树流胶病成为一种重要病害。李树流胶病要为害枝干,导致树势衰弱,降低产量,甚至导致树体死亡。多数果农不会防治,有的采用在树干上捆绑稻草防治,方法单一,实际这是2种病因造成流胶。
2.1.1 非侵染性流胶病
该病是一种生理病害,发病枝干树皮粗糙、龟裂、不易愈合,流出半透明白色柔软的胶状物,遇空气变成黄褐色,树势衰弱。防治上应进行合理修剪,尽量减少创伤,避免冻害和日灼,加强果园排水,增施腐熟农家肥,酸性上壤应适当增施石灰或过磷酸钙。早春萌芽前刮除病斑,涂5。Be石硫合剂,并涂伤口保护剂。因虫害引起的流胶病应加强管理,及时清园,树干涂白,增强树势。
2.1.2 侵染性流胶病
该病菌主要危害枝干和1 a生嫩梢,受害处变褐、坏死,大量流胶致使枝干枯死。防治上要加强管理,早春萌芽前将流胶部位病组织刮除,伤口涂5。Be石硫合剂,然后涂白铅油保护。萌芽期喷3。~5。Be石硫合剂,生长季节可喷施5O%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O%轮纹宁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每l0~15 d喷1次药,对主干、大枝要重点喷施。
2.2 李树红点病
在个别品种李树上发生极为严重,如在吉林黄干核品种上发生最重。发病率达10 ~2O ,在吉林市船营区沙河子乡张久村三社发生过一次100 果实都枯焦一半(受害),无法上市出售,只能吃另一半。主要症状是为害叶片、果实,叶片染病,初生橙黄色近圆形病斑,微隆起,病健部界线明显,后病叶渐变厚,颜色加深,其上密生暗红色小粒点,即病菌分生孢子器。秋末病叶多转为深红色,叶片卷曲,叶面下陷,叶背突起,并产生黑色小粒点,即子囊壳。子囊壳埋生在子座中。严重时,叶片病斑密布,叶色变黄,常早期脱落。果实染病,果布产生橙红色圆形斑,稍隆起,无明显边缘,最后病部变为红黑色,其上散生许多深红色小粒点。病果常畸形,易提早脱落。这种病害在吉林很少防治,有些果农不会防治,有的措施单一防治不够彻底。正确的方法是:加强果园管理,低洼积水地注意排水,降低湿度,减轻发病;清除侵染源,冬季彻底清除病叶、病果,集中深埋或烧毁;在李树开花末期及叶芽萌发时,喷1:2:200倍式波尔多液或5O%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