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皮冬瓜是冬瓜的一个品种,属葫芦科冬瓜属的一年生蔓性攀援植物。20世纪70年代引进海南种植。由于青皮冬瓜疫病与枯萎病极为相似,为此笔者现将青皮冬瓜疫病与枯萎病的鉴别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1 发生规律
1. 1 青皮冬瓜疫病 由甜瓜疫霉菌(鞭毛菌亚门真菌疫霉菌属,菌丝无隔膜,孢囊梗直接从菌丝或球状体上长出,其上着生球形厚垣孢子和球形卵孢子)侵染引起。此菌以菌丝体、卵孢子或厚垣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或粪肥中越冬(可在土壤中存活5年) ,成为次年主要的初侵染源。该病菌能适应5 ~37℃温度范围, 28~30℃时最有利于青皮冬瓜疫病的发生发展。雨水、灌溉水、气流及带菌种子等都为传染源。病菌主要通过表皮直接侵入,沿维管束扩展,并在维管束内生长繁殖,堵塞导管,分泌毒素导致植株萎蔫。不合理灌溉、地势低洼、排水不良、重茬地、施用未腐熟带有病残体的厩肥及偏施氮肥、尤其偏施速效氮肥、有地下害虫危害的田块发病严重。
1. 2 青皮冬瓜枯萎病 又名蔓枯病,俗称“死秧”、“死藤”,是青皮冬瓜的主要病害之一。由半知菌尖镰孢菌侵染引起,该病菌在土壤病残体中越冬(可在土壤中存活5~10年) ,成为次年发病的主要初侵染源。该病菌能适应15~30℃温度范围,24~28℃时最有利于青皮冬瓜枯萎病的发生发展。该病菌主要从根部伤口和根冠细胞间隙侵入,以菌丝体或厚垣孢子在根、茎维管束内生长发育,堵塞维管束,影响水分运输,并分泌毒素引起植株萎蔫。多年连作地、土质黏重、土质酸性强、氮肥过量,磷、钾肥不足,施用未腐熟有机肥、有地下害虫危害的田块等易发生青皮冬瓜枯萎病。
2 症状识别
2. 1 青皮冬瓜疫病 在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感病盛期为冬瓜生长后期。幼苗期发病,子叶上有水渍状暗绿色圆形斑,后中央逐渐变成红褐色,在近地面的茎基部发病,初现暗绿色水渍状病斑,后病部逐渐缢缩,生长点及嫩叶迅速萎蔫,致使幼苗青枯而死。成株期主要危害茎嫩头或蔓茎的节部,生纺缍形或椭圆形暗绿色水渍状斑,后病部明显缢缩,潮湿时变暗褐色、腐烂,干燥时呈青白色干枯,受害部以上蔓叶枯萎,一条蔓茎上往往数处受害,叶片受害多在叶缘处形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的水渍状大斑。果实受害,多发生在花蒂部,初现暗绿色圆形或近圆形的水渍状凹陷斑,可扩及全果。病果皱缩腐烂,有腥臭味,病部表面有白色霉状物。切开病株茎蔓可见维管束不变色。
2. 2 青皮冬瓜枯萎病 青皮冬瓜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感病盛期为冬瓜生长后期。苗期感病,幼苗不能出土而造成烂秧或出土后不久幼苗顶端子叶、幼叶呈失水状萎蔫下垂,茎基部变褐色收缩猝倒而枯死。切开茎基部可见维管束变黄。成株期发病,初期部分叶片中午萎蔫,早晚或阴天可恢复,反复3~6 d后不能恢复,逐渐扩大到全株,最后植株枯死。通常会出现同一张叶片由顶部向基部枯萎。环境条件有利于该病发生时,病势发展急剧,常有“半边枯”现象出现,或叶和茎蔓突然自下而上全部萎蔫,表皮多纵裂,常有树脂状胶质溢出,皮层腐烂与木质部剥离,根部腐烂易拔起。湿度大时,病部表面可产生白色或粉红色霉状物,切开病蔓可见维管束呈褐色。
3 防治方法
3. 1 农业防治
①选用抗病品种:选用适应性强的抗病品种,如广东三水青皮、广东南海黑皮等,播种前要进行浸种消毒;
②注意轮作:最好选用5 年以上没种过青皮冬瓜的田块做苗床和种植地,同时与非瓜类作物进行3年以上的轮作;
③加强栽培管理:播种前结合整地施入生石灰750 ~1 500kg /hm2 ,可减少病害的发生;要做到带土移栽;要采取深沟高畦栽培;整个生育期要控制水分,以保持土壤湿润为原则,生产前期应采取浇灌,倒蔓后可沟灌,每次灌水以1 /2~2 /3沟深为宜。并及时排水;注意平衡施肥,不要偏施氮肥。
3. 2 化学防治
①播前防治: 播种前要进行种子消毒,先用清水洗净种子,然后用55℃温水浸种15 min,捞出再用清水浸种10 h,然后捞出放入10%磷酸三钠溶液浸泡20 min,用清水洗净后进行催芽;
②定植前防治:用3%好年冬颗粒剂75 kg /hm2 左右穴施,以防治根结线虫、地老虎等地下害虫。移植前2 d,用12. 5%恶霉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和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淋苗,做到带药移植;
③药剂防治:在青皮冬瓜疫病发生初期可用72%克露可湿性粉剂800倍,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喷雾防治;在青皮冬瓜枯萎病发生初期可用20%龙克菌悬浮剂500~600 倍液,或70%恶霉灵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灌根;或在青皮冬瓜疫病与枯萎病发生时用速克灵或多菌灵可湿性粉剂调成100倍糊状液进行涂抹,涂抹方法:发现病株或病枝(剪去病枝) ,用毛笔蘸以上药液涂抹病部,病势严重的过5~7 d再涂1次,这样可收到一定的疗效。